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大家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孔老夫子在说些什么呢?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呢?
简单:我觉得这一章讲君子该怎么样做。富与贵处之有道,贫与贱去之有道。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忘仁,不违仁。最重要的,还是回到自身,就有道,正己身。
梦忆:不义而富且贵,如我如浮云。
当然,圣人并不是拒绝富贵。
富贵如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
怎么做到?在生活中的点滴处,无终食之间违仁,适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须臾不可离也。内观,内察,内省。
简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个道,是须一以贯之的。
尊循了道而得富贵,是君子所为。
若不能尊道而行,那君子必是宁愿守着贫贱的。
无说境遇如何,道是君子立身之本。
这个道我理解是:只做一个君子该做的事。
夫子在说:富贵与贫贱,从来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德行,是否是人君子的标准。
如何面对富贵与贫贱,体现了一个君子的追求。
我想,本质上,人为什么追求成为君子?
因为这才能无愧于人,心安于世。
夏伟: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一一中庸
梦忆总结:不义而富贵,君子心不安。尊道而富贵,则心安。一个字:安!
简单: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觉得这一章有点不好理解,是不是要和上一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放一起来看呢?真正的志于道,该是内在有一种使命感吧,以义以道为标准,去做好自己该做的。
夏伟:君子境界,判断人和事的标准,就是合乎时宜,中庸之谓也。
梦忆:个人认为:这章在讲君子做人处事,不必拘泥于一端,要因时因地制宜,正如孔子所说:无可无不可。
是不是就是随心所欲,没有一个主旨呢?答曰:义之与比。这个标准和主旨就是义。
孟子传承和阐发了这个观点: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也含有这个意思。说过的话,约过的信,近于义就去干。不近于义就不能干。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在愤怒中信誓旦旦的说某人,我一定要烧了他家房子,请问你要言必行么?
仔细琢磨了一下:和上章内容也是有联系的,志于道,志于君子之者,耻于以口体之奉示人,而以义之与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