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每年年终都要做一项工作——党员信息统计,从第一次做到现在大概有7年的时间了。
一开始在基层支部,人员少,数据维护起来也相对简单,每次听着上级组织的同事说要为此连续熬夜加班,心理很不以为然。我总认为一定是他们软件用的不够熟练,要是我在绝对不至于。
今年轮到我要统筹一个党委的数据,才发现事真不像我想得那样。在一周时间内完成近千人近四万条数据维护,时间紧,任务重,这次真明白了,是个体力活,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所幸准备工作做得还算充足,连续3个加班日,调来了7个同事帮忙,目前进度尚可,预计3天后差不多可以完工。祈祷到时候数据能顺利验证通关。
感
回顾生活中的自己,好像我通常都会这样过高地预估自己的能力,做出一些不恰当的决定,尤其是在冲动之下,最终只能默默地承受结果。比如总以为自己是个有意志力的人,一下买了三年的健身卡,结果一年了没去过几次。比如总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兼职,投资了微商,结果一动不动,连朋友圈都没发过几次。
思
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戴维•邓宁和贾斯廷•克鲁格研究,被总结为邓宁-克鲁格效应。说的是能力越低的人,由于自我认识不足,越容易过度自信,错误高估自己。另外一个相反的方面:能力非常高的人,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
我觉得无论高估也好,低估也罢,其实都是对自我的一种认知,而且这种认知是一把双刃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许高估之下就赢得了一份不知不觉的潜能突破;低估的时候也许就避免了一场危机四伏的风险。面对事情,有时候我们没得选择,只有往前冲,而一旦做出了决定,就详细地规划好自己的行动步骤,争取做到。
最近朋友邀约我做投资,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关系我并没有全情投入,一方面也总觉得自己不太能做到,总在犹犹豫豫中摇摆。其实心理一直想突破,感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为我已经做出了第一步的选择:有了一部分投入。
行
回归到行动上,决定前充分考虑,哪怕是一时冲动做出的,冷静下来后也要充分地思考何去何从。一旦决定就坚守到底,把想法落到一步一步的行动中去,用时间来累积,向着想要的结果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