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堂微浪

课堂微浪

作者: e2890d0e8b7d | 来源:发表于2020-12-27 12:01 被阅读0次

          上周五终于讲完了本册书的最后一个语文园地,我长长松了口气,新课进行完毕,也意味着今年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独坐静思,回望一下,这册书中哪些课自己讲的比较顺利,学生又学的效果比较好呢?当目光落在《父爱之舟》这一课时,我想起了课堂上学生出乎意料的精彩回答,那就换个角度记录2个课堂上的学生发言吧!

          《父爱之舟》这一课用了七个生活场景,回忆了父亲的爱。在让学生说哪个场景给自己的印象最深时,竟然没有学生按照教参书的预设,也是我认为的预设谈到“逛庙会”这个场景,我按捺住自己有些忐忑的心情,听学生讲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雨雪天父亲背作者上学”。我心想,这个场景描写只有五行字,作者描写的比较简略,学生们能谈些什么呢?没有想到学生除了谈到父亲不怕自己摔倒要送作者吴冠中上学,这是对孩子的爱;还说到父亲这样做是不想让吴冠中缺课,也是对吴冠中的一种爱,还有学生陆陆续续谈到了自己的父母在下雨下雪天接送自己的那种惊喜温馨的场景。有个腼腆的女生,甚至还略带深情地说自己上幼儿园是姥姥每天背送,现在自己还能感觉到姥姥背上的温暖。孩子们的发言让我认识到我没有必要非再找一个切口把“逛庙会”当做非讲不可的场景描写,探讨场景描写的作用了。小学高段的阅读提成倡有个性化的阅读,虽然这次我觉得孩子们没有和作者形成对话,但是和文本形成了对话。教材解读是把“逛庙会”当做了重点场景,作者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但可能和孩子们的时代、心理有一定的落差,没有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但学生从自己选的场景描写中体会到了场景描写的作用,掌握了本单元通过本课要落实的语文要素——体会场景描写中蕴含的感情,与教参预设有异曲同工之妙,何不尊重学生课堂生成的感受?

          接下来学到重点句: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苦,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新滋味”指什么?学生能联系上下文,说出因为自己上学,家里卖米卖猪,把钱都花在了自己身上,所以感到心酸;或者说因为自己上寄宿制学校,不能每天回家了,所以感到心酸;也有学生说父亲要走了,自己舍不得父亲走,所以心酸……没有孩子意识到到吴冠中上寄宿制学校,也证明着他在长大,长大的同时也意味着一种责任。这既是吴冠中想传达给读者的,也是语文教材想传达给读者的一种情感。怎么办?我穿插进吴冠中的家庭情景介绍,家里兄弟姐妹多,母亲的多病,父亲的艰辛……我话音刚落,有学生便举起了手,回答道:这种新滋味是离家远不能为父亲分担的心酸,是不能日日照顾母亲的内疚。班里自发响起了掌声。在这种氛围下,又有学生想到了这篇课文的前一课《慈母情深》中梁晓声在文章结尾所说的: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自己还是为母亲。这2句都在阐释着一种担当,一种责任。我赞扬孩子们前勾后连说得好!因为我认为这体现了学生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有了理解: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最后一个单元是关于读书的,我也是做了精心的准备,因为我个人认为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像教参书上所说的,以教材为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习26课《忆读书》时,我借助课后习题: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自己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体会。其中一个女生谈到:读《三国演义》时,对诸葛亮七擒孟获七放孟获这一章节特别感兴趣,自己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感到诸葛亮太神了!这时班里竟有好几个学生同时睁大了眼睛:“啊?七擒七放?”我趁机把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擒七放孟获简单说了一下,有一些孩子问道怎么才能读到这个章节?因为班里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差距是很大的,有孩子告诉我,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读过课外书,根本不知道四大名著的作者,也不了解四大名著的任何内容。而发言的这个女生是同事的孩子,我知道她在妈妈的引导下背了很多古诗,读了很多古文,她以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为自己的榜样,勤奋好学,算是我们班里的一个小才女。趁这个机会,我一边鼓励这位女生继续阅读古诗文,明年争取去参加古诗词大会海选,一边告诉孩子们读书和不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不一样的,可以先在网上搜到七擒孟获这个章节,先睹为快,品尝读三国的乐趣,再去阅读整本书。我已经忘了当时其他学生的发言,但对这位女生发言所引起的效应却记忆明晰,可能是这激发了更多孩子读书的兴趣,达到了我想要的教学目的,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发言也是精彩的,值得一记。

          写到这便很后悔自己的慵懒,应该当时课下把孩子们精彩的发言记录下来,就不用今天凭记忆去搜索了。我非常敬佩的白俊庭老师说:“自己日日不间断的写作就是为了不遗忘一些事。”虽然这是他的谦虚之词,但对我来说,是个教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堂微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lo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