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算《贝多芬传》的笔记吧
1801年,贝多芬说“我应当尽可能的在此世得到幸福,——绝不要苦恼。——这是我不能忍受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这一年的贝多芬恋爱了,尽管已经被耳聋折磨了五年,可以看到,这仍然是一个对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充满期待的青年。
但是,仅仅过了一年,贝多芬就被病痛折磨的接近崩溃了,他甚至写下了遗嘱,他说:“当我旁边的人听到远处的笛声而我听不见时,或他听见牧童歌唱,而我一无所闻时,真是何等的屈辱!这一类的经验几乎使我完全陷于绝望:我的不致自杀也是间不容发的事了。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把我感到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不能离开这个世界”这一年,距离贝多芬写完他的《第一交响曲》刚刚过去了两年,他还没有完成那些足以让他不朽的伟大作品。
似乎,从这一年以后,贝多芬人生的底色就少有快乐。他被爱情遗弃;由于耳聋,他不敢和他人交流,导致他也来越被世人误解,越来越孤独;由于贵族们对他津贴的停止,他还不得不陷入金钱的烦虑,用贝多芬自己的话说,”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由于耳聋造成的糟糕指挥,都给贝多芬造成了极大地伤害。
就是在这样的人生底色中,贝多芬致力于讴歌欢乐,他毕生都希望把歌唱作为他某一大作品的结局。也许是欢乐在贝多芬的人生中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对他来说才弥足珍贵,所以他要热情的去歌颂欢乐。
终于,1824年,贝多芬写出了他的《第九交响乐》,他把欢乐颂作为结尾,作品空前的成功。贝多芬实现了他毕生的使命。接下来,贝多芬希望写一些清明恬静的曲子。但是,两年之后,贝多芬就病倒了,第三个年头,他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再以没有了《第十交响乐》。
这让我有种奇妙的感觉:贝多芬就是来世间完成他的使命的,否则,这于他来说痛苦的人世,实在没有太多值得留恋的东西。所以,当使命终于完成,他就该回去了。罗曼罗兰在传记的结尾评价贝多芬说:”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
其实对于大多数来说,人生的痛苦总是多于快乐,所以追求快乐而能最终得到快乐的人很少。贝多芬由于耳聋的逐渐严重,并最终没有了痊愈的希望,他早早的放弃了对于快乐的追求而选择了为毕生的使命而活,这样的人,我们称为伟大的人,这样的心灵,我们称为伟大的心灵。
彩笔不题断肠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