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总会面对一些小问题,比如人物关系,比如人物辈分。
对于辈分,读原著时其实没有太大的难题,直接去看偏旁就差不多可以分出来了。比如从“王”从“玉“的,就是和宝玉一辈的,从”草“的就是宝玉的晚辈。
这种取名的逻辑,在于古代宗法等级伦理,因此比较好区分。
不过最近有读者问了一个问题,那便是:王熙凤作为贾琏的老婆,按照道理应该是宝玉的嫂子,可为什么每一次,宝玉都叫她“凤姐姐”呢?是不是作者在暗示什么呢?
一、红楼梦不止情情爱爱,更多的是生活
我国的四大名著,其实都需要去读原著才能领会其中深意。
如西游记,若是没有读过原著,必然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会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单说一点,在原著中的孙悟空,可完全不能称作是“美猴王”,因为相貌实在太不能恭维。
而红楼梦,绝不是大家所猜测的那样,单纯就是一部言情小说。但如果你去问一个读过红楼五遍以上的人,答案绝对匪夷所思。
在我接触的爱读红楼的人中,极少是因为感慨其中浪漫的爱情故事,更多的,是被一种名叫“真实”的东西所震撼。
那些如今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在红楼梦中,仿佛都有故事来对应。真正细细感受,仿佛又活了一次。
这是一本可以读一生的书。
我们可能是黛玉,可能是宝钗,可能是王熙凤,但更可能我们是薛蟠,是那些嚼口舌的婆子,是挣扎着生活的刘姥姥,甚至是贾瑞,是贾琏,是尤二姐……
人生路漫漫,但红楼梦是可以陪伴一生的书。
二、不以嫂唤之,正是生活的真实
如果读懂红楼其实是一部浩大人生的记录,是一个经历过富贵和贫穷的,满怀对人间悲愍的作者写出来的记录,那便能读懂,这句“凤姐姐”的称呼了。
很多人喜欢过多猜测,反而丢失了原意。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世代通婚,关系早已非比寻常。王熙凤是王夫人娘家的侄女,与宝玉是表姐弟的关系,自然应当称呼为“凤姐姐”。
有句古话,叫做“先叫后不改”。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最开始称呼这个人是什么,那么以后便会一直这么称呼他,除非发生了什么重大变故,比如反目成仇之类的。
这种习俗,解决了不同辈分两个人结婚后,可能遇到的尴尬,也是我们古人的智慧所在。
至于“琏二嫂子”,这样的称呼,放在迎春等人的身上更合适,因为她们和王熙凤,小时候估计没见过,也没有亲属上的关系。
所以,有人以此得出王熙凤和宝玉之间,有不可告人的关系,是荒谬的。
王熙凤的确对宝玉特别好,但这种好,除了宝玉性格讨喜以外,更多的还是因为贾母。王熙凤想讨老太太欢喜,自然会对宝玉格外亲厚。
三、读红楼要细致,但千万别走火入魔
红楼梦这本书,很多人不愿意去看,有一部分原因是,认为太难懂了,看不懂。
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原型”不了解。
红学中,对于书中原型的考察,不能说没有意义,但这种意义更多的应该体现在历史知识方面,而不是书本本身。
《红楼梦》能够成为四大名著之一,首先是因为它的文学性和故事性,如果在熟读原著的基础上,再去考证那些“原型”,以此来还原历史故事,还有一定可取之处。
可对于普通人而言,不想成为历史专家,读原著本身,便足够了。如果原著本身没读过几遍,还没有看懂,便去考究原型,得出来的结论,绝对会令人笑掉大牙的。
原著中的故事足够精彩,也足够丰富有内涵,对应着不同的阅历都会有不同的层次,如果你愿意,或许等到七八十岁的时候,你还会从书中得到新的收获。
宝玉不用嫂子称呼王熙凤的理由,很简单,在小说里,他们最先是表姐弟的关系,之后才是小叔子和嫂子的关系。
读原著,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切记,不要走火入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