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坐落在两县交界之处的杨家庄,环境闭塞,经济落后。村民杨庭芳坐在家中一张破旧不堪的木凳上,脸色青白,眉头紧锁,他的额头被岁月无情地刻下一道道皱巴巴的印痕。他点燃一根卷烟,火苗划亮了暗淡的角落,在明明灭灭中,杨庭芳愁肠百结地吐着烟雾,旋即烟雾飘散在空气中,烟雾里包含着太多的忧愁与叹息。
掐灭烟蒂,又点燃一根,烟在静静地燃烧,杨庭芳脸上的忧郁没有随着烟雾飘散而去,他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只见一手夹着烟,一手叉着腰,在家徒四壁、昏暗潮湿的房中踱来踱去。
是的,此刻的杨庭芳深陷困境中,眼下最令他举棋不定的是该不该让闺女去读县里的重点高中。昨天就接到闺女的高中录取通知书了,杨庭芳两口子既欢喜又忧愁。
欢喜的是闺女终于如愿考上高中了,村里有几人能考上?家族中和闺女年龄相当的五六个女娃子别说高中,连初中都没能考上,早早就跟着父母耕田种土了。闺女的学习一向不用大人操心,无论小学还是初中,成绩总是在校名列前茅。据说这次中考,乡镇中学能考上高中的就那么六七个娃子,其中两个男娃还是正副校长家的儿子,而考上高中的女娃子只有一个,就是杨家的闺女。
忧愁的是家里一贫如洗,杨庭芳的老母亲杨老太已是风烛残年,近几年更是体弱多病,患上肝炎多年了,到处求医问药,花销不少,多方治疗也没见好转,还看不到尽头,这窟窿似乎是个无底洞,这是令杨庭芳最为担忧的心病。另外,杨庭芳两口子八年间生下了四个孩子,闺女是老大,脚下还有三个弟弟,他们相隔年龄不远,如今正是长身体的阶段,吃喝拉撒样样要钱,都处在上学的阶段,花钱的地方多的是。往后如果只顾供闺女去读书,三个儿子呢?
大儿子资质平平,长相也平平;二儿子很是调皮,是杨家庄的孩子王,尚看不大出是不是读书的料;小儿子举手投足间都能展现其非凡的天赋,是四个孩子中最聪明的一个,村中能人老早就断言:三儿天资聪颖,指定是块读书的好材料,是改变家中格局的人才,日后前程可期。
如果拿家里有限的财力供闺女读书导致往后困顿,拿不出钱财供儿子们读书了,难道让三个儿子都休学务农?岂不成为杨家庄天大的笑话?到时所有的村民都会嘲笑我杨庭芳,说我脑子抽风了,要么就进水了,专供闺女不管儿子,简直傻到家了。村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中,儿子才是根本,才是万世的基业,传宗接代光宗耀祖靠的就是儿子,闺女始终是要嫁出去的,始终是要当水泼出去的,难道要帮别人家供读书不成?
但大闺女确实是个招人疼的孩子,孝敬爷爷奶奶,家务勤勤恳恳,照顾弟弟们尽心尽力,处处让着弟弟们,还百般体谅父母,学习也踏踏实实,成绩一向拔尖儿。多懂事的孩子,杨庭芳想不透,闺女和儿子区别就那么大吗?哪里忍心断了大闺女的求学路呢?手心手背都是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