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
书中说:“记住,没有区别的意思是:没有快慢,没有好坏,没有对错。你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是奇迹,因为你就是奇迹。只有你在这种状态下,才能真正地学习/体验”。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话,我现在老了,如果再年轻十年,我肯定会是另一种活法。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的一个亲属,我考高中的时候,比例还是很低的,大概15个初中生才能有1个考上高中,即便是加上自费的也才有9:1的比例。在我考上高中后,这个亲属就说,如果我再年轻十岁,我肯定和你一样,好好学习,现在不行了,只能混了。高考结束后,我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我背包玩了2年,然后又面试去了外企,工作三年后又考了研究生……这一路,这个亲属都非常羡慕我,但每次都是这样一句话,如果我再年轻十岁,像你这个年级就好了,我肯定会努力工作的……
而现在他已经五十岁了,他之前讲的话,依然回绕在我的耳边。五六年前,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35岁是职场的一个转折期,很多事情你都做不了了。这种说法对我的影响很大,可后来阅读到摩西奶奶的事迹的时候,我又燃起了斗志。摩西奶奶一辈子想学画画,可是被家庭所累,只能辛苦的操持这个家庭,直到她70岁的时候。可是这位70岁开始学习油画的老奶奶,却成为漂亮国的知名画家,高产画家,即使她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还有关节炎等疾病,依然没有影响到她成为一个画家。
没有快慢、没有好坏、没有对错,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晚开花未必不好,花期短未必不好,花朵普通未必不好,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奇迹,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真正的学习和体验。
于是,我在39岁生日的这个月开始重新学习书法,继续我十岁的时候没有学完的技能……
2-4:分离的世界
书中讲:“你仔细观察你周围人和你自己生活中经历的那些痛苦,哪一个不是由于首先追逐分离,然后要么得不到而一直期待,要么得到了又怕失去而一直恐惧造成的呢?”。
这一章有些抽象,我读了好几遍,尽量去理解,不过确实有些抽象,尤其是这个分离的概念。但看到这里,我似乎有一些理解了。其实人们追求的东西可能是一种幻觉,而这种幻觉并不是一种统一的内容。就像书中举的例子:水是越多越好吗?水中添加的矿物质是越多越好吗?其实都不一定,这种好与坏,可能是双方面的。例如,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在需求多少的前提下,才能够判断水多水少是好还是不好,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痛苦。
或许是这种逐级分离,持续的期待,失败与恐惧最终造成了每个人的痛苦。而每个人的环境的变化,就会导致预设值的变化。这里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如果每个人的大脑的预设值变化了,那我们的环境是否会变化呢?例如,我们每身边的人的态度和行事风格是否会变化呢?
我们仔细的去观察一下自己的痛苦,或许真的是我们自己的认知造成的,如果放下期待会不会变化呢?
期待后续可以去实践一下!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