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论语中有:“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一个人既有君子的一面,也有小人的一面。我更认同论语中说的!
这个假期八月份每周一到周五的上午,我一边看书,一边看着孩子们学习。有时候也不想干,干了也没人说个“谢”字。有时候我在想人心为什么这么冷漠呢?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嘛?这和有没有文化没有关系。
幸亏我一直学习阳明心学,才有了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的支持,要不然干不下来!完全靠阳明心学的鸡汤撑着。这些个家长可能还眼红我在老师面前积极表现呢!这就是一个人的心量和格局!
一个人没有感恩之心,你给她什么都不会让她开心和感恩的!人性真的是复杂的!每次想到这件事都要课题分离,我做好自己,至于她人不在我的管辖范围!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挑战,做好事没人感谢,还要不要坚持做?坚持做依然没人感谢,你能否欣然接受,心情不受她人的影响。
开学了,不得不回学校,做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老师,有时候还要做一些虚头巴脑的事情。在世俗的眼中,你实在算不得努力和优秀,甚至在工科学院中算个另类。你还要不要坚持做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或多或少都会受到集体意识的影响,也就是我们都是大环境的产物,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如果追求发文章搞项目,我觉得意义也不大,除了自己有几个人会看你的文章,发了还不是和废纸一样。
你是保持清醒的头脑,还是人云亦云?有些东西是外化的,容易考核,但是有些东西是无法考核的!
如果别人不理解你,你是否要在意?你很努力但是在别人眼中或许是不务正业,你是否在意?归根结底,你是否能在功名利禄面前不动摇,坚守初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王阳明说一切学习都是为了致良知,良知之心如果没有启动,就会动用很多规则来约束,被动遵守规则,执行起来容易成为教条主义,眼中没有生命。依良知而行,就能到达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孔夫子说颜回三月不违仁,普通人三日不违仁都不一定能做到。这里的仁心,我觉得和王阳明的致良知应该一个意思,就是一个人的本心,无善无恶心之体的本心。
希望自己能保持初心不动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能达到心流的状态,收获当下的喜悦,未来也能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