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解惑
2020年2月5日 星期三 晴转阴
怪不得有人说,读书可以明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是这样的,书籍就像一位位智者,在你迷茫的时候,可以给你指引方向:在你困顿迷惑的时候,帮你解惑答疑,让你在失落时,重燃希望,在黑暗中看到亮光,再次鼓足勇气,走向明亮那方……
受冠状病毒疫情影响,读高三的女儿也没能按预期早开学,而是继续宅在家里跟着空中课堂学习。说实话,家里真不是学习的好地方,有手机,有小说,有床铺,唯独没有老师和同学的陪伴,所以,学习劲头儿相对松散。我和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又不想劝说,因为我们知道,这种情况下,越劝越不好使。尤其从本周一开始,我的二年级学生都能在早上六点半起床健身了,他们才八岁多,竟然比一个马上冲刺高考的姐姐起床还早,学习劲头还足,你说,我们怎么能不着急?可是,着急管什么用?人家是上午八点上课,睡到七点才起床,然后背诵一二十分钟英语或语文,就吃饭上网课了。下午两点多才起床,两点半来到电脑前开始听课学习。学了一天,晚上就又放松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学习了,看似是学习,其实说不定又看手机了(我去她房间拿东西时发现过几次)。离高考还有一百二十来天,人家还一副不急不躁不紧不慢的样子,我和先生也只能是面面相觑干瞪眼儿。
上午,我继续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在读到《“不管”就是最好的“管”》这一章节时,尹老师的一段亲身经历和分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讲道,在女儿圆圆读高一的时候,她买了一个CD作为礼物给了女儿,没成想,女儿天天听,就连写作业也在听,这可急坏了他们夫妻俩。他们也曾尝试劝说,但是,圆圆不耐烦地嫌他们唠叨,告诉他们不用管,她自己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但是,尹老师和先生也深深地体会到,“不说”是件比“说”更难做到的事。孩子的行为每天都在对家长的心理形成挑战,这实在需要家长用足够的理智和耐心去消解这件事。尹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也许是她心理上有压力,用这种方式释放,她现在表现出的松懈是她进行自我调整必须经历的一种状态。人的学习行为是有两套系统合成的,一套是躯体的,一套是心理的。用强迫的方法可以让一个孩子坐到书桌前,眼睛放到书本上,手里拿上笔——即使他的躯体都到位了,但没有人能让他的心思到位。如果不是出于自觉自愿,纵然我们让孩子学习,她也不会专心,相反,她的心可能会离学习更远。既然孩子说自己知道怎样才好,我们就选择相信她。到了高三,我们也真正不再去管她了,没注意从什么时间开始,圆圆学习时不再听音乐了,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CD上落满了灰尘。看来,孩子心里对什么事情都是有数的,她只要有一颗上进心,有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一定会进行自我调整。
读完这个章节,我想,这就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智慧吧?突然,瞬间感觉心里亮起来一盏灯,亮堂堂、暖洋洋的。想想我家女儿,她从小也是个比较自律的孩子,现在之所以有些松懈,可能也就是尹老师书中提到的心里还是有压力吧?毕竟还有四个月就高考了,再过几天,新学期开学后就一点儿自由的时间也没有了,什么一轮二轮三轮复习,一模二模三模三模考试……现在想想都觉得紧张,更何况高三学生?再说了,女儿虽然不能像上学时那样五点多起床,至少早上七点是一定起床的,按时吃饭,按时上网学习。每天晚上,多多少少还是要学习一些的,无论时间长短。她看手机也从不玩游戏,更不追剧,顶多就是刷刷抖音,跟同学聊聊天,看看小说等,也不算是玩物丧志哈。这样一想,心里就坦然了许多,反而觉得女儿挺会调整自己的,她有自己的节奏,或许,我们做家长的的确是“管”得太多了。
今天上午回来的路上,女儿跟我说:“妈,从十点半开始我就没有再学习,而是读你拿来的那本《情商是什么》了,你看到后,怎么没有说我呢?”
“说你干啥?我正想跟你分享关于读书的事儿呢,我觉得读书真是好事儿,很多你本来有些疑惑的事儿,竟然都能从书里找到答案!我真后悔自己小时候和年轻的时候没有爱上读书,净知道玩了,真是太浪费生命了!你看你现在那么爱读书,比爸爸妈妈看书多,知道的也多,我想夸你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说你呢?”
“这不是快高考了吗?你不觉得我这是读闲书吗?”
“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你应该自己都知道,你之所以读闲书就有读闲书的理由,我不干涉你。”
“哟,老妈这境界突然变高了啊!”
“嘿嘿,看书看的。”我也跟闺女做鬼脸道。
“哈哈哈……”我们俩有说有笑地回家了。
真的是应了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的那句话: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肯定是你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虽然我是位老师,也学过很多家庭教育理念,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依旧有许多盲点,这些盲点都需要我继续学习才能改变。我越来越惊喜地发现:读书就是一个帮助我成长的捷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