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身是一名普通的游戏玩家,自认不会沉迷,拿得起放得下;非常同意游戏是“第九艺术”的说法,那里面有另一个故事、世界、三观、哲学还有想象力,可以带给我另一种人生的体验和探索。跟电影、漫画、小说类似,所以有一个简写ACGN把他们概括起来了,虽说这是宅文化,但的确这些东西可以让人专注并抽离现实一段时间。人年纪越大,专注就越奢侈,但我认为专注是一种幸福,无论是专注玩乐还是专注工作,专注一小时还是五分钟,有这种专注的机会和时间都是幸福的。
从小父母就没有过多干涉、管制过我的游戏时间,充其量就是由于近视问题不能连续玩。我从80年代末的红白机接触到现在次世代的游戏平台,我经历了最好的游戏变迁时代。早期的游戏开发成本高,因此我可以找到的、广为流传的都是经典,从这些经典中我很早就有了自己对好坏游戏的标尺,随着游戏开发成本降低大量产生垃圾游戏,了解到套路也都是这样,我也会自动屏蔽;一开始的单机游戏让我从小就意识到“重复练习的快乐”,因为我知道只要熬过枯燥,到了一定时间就自然就会升级,游戏如是学习如是生活亦如是。游戏在社会一直有负面声音,最大的就是影响小朋友的学习,我一直不以为然,因为我已经有了判断力和免疫力,但现在轮到我为人父母,我又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我一开始是认为大呼游戏害人的都是不了解游戏的人,他们只看到游戏的弊端,重点是他们无法判断哪些是垃圾游戏,所以能做的就是一刀切;但当小孩有能力离开父母生活又如何呢,没有判断能力的人一旦挣开枷锁受到了引诱还是会很大可能沉迷,大学宿舍还少见那种几个月不下楼连续通宵修仙式玩游戏的大朋友吗。游戏是躲不开的话题,父母要跟小孩讨论游戏的前提,是父母要比小孩更懂。我现在对我小孩玩游戏的策略就是尽可能早接触游戏,道理很简单,就是玩过高级的,就自然会有自己的标准继而看不上垃圾。但这样就够吗,好像也还是有问题。因为小孩的判断力来自于环境,不合群让他们恐惧,除了家庭还有同学朋友,其他人在玩垃圾游戏我的小孩不玩会怎么样想呢。
所以结论是,沉迷不只是认知问题,还来源于氛围。好吧,我再想想后面怎么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