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狮子王》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乞力马扎罗山下有一片领地,被称为“荣耀王国”。国王木法沙迎来了儿子辛巴的诞生,他努力想把辛巴培养成接班人,却不知弟弟刀疤暗中觊觎国王的宝座。后来,刀疤设计害死了木法沙,还逼迫辛巴远走他乡。
最终,辛巴认识到自己背负的责任,重返家乡,赶走刀疤,夺回了国王之位。
我们不禁想问:刀疤夺位失败,真的是技不如人?如果他卷土重来,能改写历史吗?

1、国王不能光想着占有,还应当学会给予。
木法沙曾对儿子辛巴说:“世上万物和谐共存,国王就得理解这种平衡,并且尊重所有的生命。”
狮子捕食羚羊,死后化为青草喂食羚羊,这就是生命的循环。所以要尊重所有的生命,即使是被狮子当成食物的羚羊。
木法沙崇尚自然平衡,尊重每一条生命,反对过度捕杀。因此,荣耀王国成了百兽的乐土,在此繁衍生息,欣欣向荣。
木法沙教儿子的第一课是:如何平衡自然。作为国王不能光想着占有,还应当学会给予。
美国81岁的法官弗兰克·卡普里奥,他的拥趸称他为“最温暖的审判者”。这位老法官还有许多暖人的故事。
比如,一位女士因为违章停车被判了400美元的罚款。在法庭上,她向法官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儿子被谋杀、补助被取消,还被房东赶出家。因为只能靠社保维持生活,还要为儿子的葬礼付钱,这位女士实在拿不出罚款。
听说了她的遭遇后,法官决定把罚款降到50美元。而在得知这位女士身上只有55美元后,法官索性撤销了罚单:“谁的一生中都不会愿意承受这些糟糕的事。我不能让你只带着5块钱离开法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卡普里奥一直摸索如何在法规之外作出更多带着人性的审判,他说:“要做到真正的公平正义,法官还要有理解和同情。法律要维护社会的底线,人心才会温暖。”
有人问他如何看待自己从事的工作,他说:“当我自己爬上了成功的阶梯,责任就是把梯子放下去,让更多人爬上来,而不是任他们跌下去。我一生只做了这一件值得称道的事。”
所以,当刀疤想到一旦当上国王以后就能在荣耀王国随意捕猎,可以凌驾万物之上作威作福的时候,他就已经输了。

2、命运让你成为木法沙的儿子,那就应当为了父亲和王国而战。
一天清晨,木法沙带着辛巴巡视王国。辛巴跟着父亲来到山上,抬眼望去,广阔的大草原尽收眼底。尼罗河倒映出的点点鳞光就像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仿佛在说:“总有一天,辛巴会像那轮朝阳一般,统治脚下这片土地,那是他的使命和责任。”
木法沙教儿子的第二课是:命运让你成为木法沙的儿子,那就应当为了父亲和王国而战。
一个带着使命感活着的人,其人生更加壮阔。
儿子在学校成长礼上参与表演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老师要求熟背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生词较多,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并背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给儿子大致讲解了一遍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之后,睡觉前他已经能熟练背诵了。
当他铿锵有力地背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看到了他眼中闪现的光芒,显然他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寄于肩头的责任。
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唯一剩下的苦恼大概就是学习了。儿子常常问我“为什么要读书”,我常常语塞。上一代人,通过读书求学,解决得了吃饭、生存问题,他们未必能理解。如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的理解力似乎又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很多。
徐鲁的《致未来的你——给男孩的十五封信》这本书给予的答案有一种令人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十五封信反复诉说的,其实是一种志存高远的“男孩精神”。
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所谓“男孩精神”,在我的心目中,就应该是铁马冰河、精忠报国;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是“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一个优秀的敢于担当的男孩,决不会只为了一己的幸福在奋斗,而应该志存高远,心中装着亲人、团队、社会,乃至全人类的责任,要有那样一种“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的气概与胸怀。
所以,当刀疤为求一己之私,伙同敌手鬣狗,将木法沙推下悬崖,逼走辛巴时,他已经在自绝的路上一去不返。

3、国王的眼界是族群的未来,而不是逞匹夫之勇,在无意义的冒险中失去生命。
刀疤撺掇辛巴前往阴暗山谷,鬣狗首领桑琪并不在乎辛巴是谁的儿子,它看到的就是今天的晚餐。危急时刻,木法沙带着万兽之王的威严,呵退群狗,救出辛巴。此时辛巴才领悟到,自己与真正的国王还相差甚远。
走出山谷时,太阳已落山。木法沙望着天空的余辉,
他给辛巴再上一课:国王的眼界是族群的未来,而不是逞匹夫之勇,在无意义的冒险中失去生命。
国学大师钱穆曾游览一座古刹,看到一个小沙尼,在一棵历经五百年的古松旁种夹竹桃。他感慨道:“以前,僧人种松树时,已经想到寺院百年以后的发展了;今天,小沙尼在这里种花,他的眼光仅仅是想到明年啊!”
《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
当时,刘备被曹操所控制,只好在后院种菜,掩人耳目。一日,曹操派人来请刘备去喝酒。席间,曹操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刘备答了很多人的名字,包括当时世代袭官的袁绍,威震九州的刘表,汉室宗亲刘璋,以及孙策、袁术等人。曹操只是摇头。最后,刘备只得问曹操认为谁是英雄。曹操说了很有名的一句话:“真正的英雄,要有远大的理想、学富五车的见解和包含宇宙的胸怀。”他先指刘备,后指自己,说:“当今英雄,只有你我二人而已!”
黑格尔也曾讲过一句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
所以,当刀疤为求永远不饿肚子,而去争王位时,他也只能是一只求温饱的狮子,而不是王。

罗屿在《12个赏过月亮的男人》中写道:
“阿波罗11号”的“幕后英雄”科林斯,退役后选择了从政。他曾谈到:“如果世界各国的政治领导人都能在10万英里开外反观地球,他们的眼界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对于他的这句话最好的阐释就是“当你从遥远的外太空观看我们的星球,会让我们更为谦卑地面对世界,面对自己的人生。”
木法沙给辛巴上的三堂课,也许正好解释了刀疤永远无缘王位的原因。
如果他能够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些,他就会明白只看到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慢慢地,你一定会变得无知和自大。
而这,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