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与“怪癖”,一直存在着某种不可言说的关联。伟大作家们一边创造着超越时空的文学作品,一边又笨拙、偏执而可爱地在生活里留下了种种奇闻逸事。
似乎天才如果没有点异于常人的怪癖就无法支撑起那肆意蔓延的灵感和天赋,所以天才总在人们眼里做出一些看来出格的事。
纳博科夫厌世者的声名在外,奇怪的是他居然会常常把“愉悦”“幸福”“狂喜”之类的词挂在嘴边。
他说他写作是出于两个原因:因为写作令他“愉悦”“幸福”“狂喜”;为了摆脱手头正在创作的作品。他号称,一部作品一旦开了个头,摆脱它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其结束。
不过,曾经有一次,他试图尝试用另一种更快的、无法更改的方式来创作。
1950年的某一天,纳博科夫在创作《洛丽塔》的过程中遇到重重技巧上的困难,深陷自我怀疑,于是他走向家中的花园,打算烧掉小说的头几章手稿,幸好被他的妻子薇拉看到后拦住了。还有一次,他曾表示保留手稿是出于自己内心的不安,担心被毁的手稿将像幽灵般阴魂不散,纠缠他一辈子。不过毫无疑问,纳博科夫对自己的这部作品十分上心,在他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将其完成后,他还亲自将其翻译成俄语,尽管他心知肚明,他的同胞在他有生之年绝不会有机会读到这部作品。
我们还要注意到,虽然纳博科夫不愿放弃这部作品,但他在人生中曾放弃过很多东西。他曾说,不管外在的状态看起来如何,所有艺术家的本质都是流浪者。但这话反映在他自己的情况中则多少有点讽刺。他毕生都在缅怀(可以这么说)自己所失去的一切,不厌其烦地思念故乡,回忆童年;尽管他明知自己永远不会再回俄罗斯,他还是时不时地会想到要不要制作一个假护照,以美国游客的身份回去看看他家在罗日杰斯特维诺乡间的老宅——苏联人已经把那里改建成一个学校;或者看看他家在圣彼得堡的房子(当时圣彼得堡改名赫尔岑,后又恢复原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