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二、三、四岁的兄弟三人终于在外婆家筹齐了。含着奶嘴、围着口水兜的弟弟;穿着尿不湿的二哥;偶尔还尿裤子的大哥,这是一家人的倾注所有热爱的下一代。
除夕当天的上午,兄弟三人由舅妈带着在院子里捉迷藏,玩得有些累了。二哥突然说想玩擦花鞭炮,大哥和弟弟随声附和。舅妈急中生智地说我给你们出一道算术题,答对了,舅妈就带你们买擦花鞭炮去,孩子们蹦蹦跳跳起来。
舅妈开始出题,五加四等于多少?二岁的弟弟抢先答题,五;估计弟弟只听舅妈说了一个五,别的没听见;三岁的二哥说六,这应该是他的知识库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数字之一。大哥最后胸有成竹地回答,等于七、等于七……,大哥终归大哥,沉着老练,已经有了大哥的样子。
舅妈不急着公布答案,马上就地取材用芦苇杆做成两堆小棒,一堆五根,一堆四根。弟弟着急地开始数起来,一、二、三,储备不足,后面是什么不会了。二哥开始数,两堆加起来是九,结果三个人的答案都错了。弟弟的答案相差太远,知道自己已经输了,两个哥哥开始争论自己的答案,二哥说六和九长得像,只差一点点,大哥说我的答案最接近,我赢了。家里人听了都笑成了一团,两位哥哥还在争论胜负,最后舅妈当裁判说剪刀石头布一局定胜负,谁赢了谁就是第一名。
剪刀、石头、布,二哥有些话还含糊不清,游戏玩起来却是认认真真的,一锤定音,大哥赢了,一整天都非常乐呵,他是第一名。开心的大哥把自己的零花钱拿出来给弟弟们买擦花鞭炮,还买了糖果。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玩着擦花,好不欢乐。
晚上睡觉的时候,三兄弟非要挤着一块挨着孩子王舅妈,舅妈搂着三兄弟哄睡觉,开始给三兄弟讲起了差不多先生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差不多先生,做什么都马马虎虎,说差不多就行了。他煮饭总是煮到没熟就开始吃,差不多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结果吃完未熟的饭开始闹肚子,肚子痛得直打滚。舅妈讲完,问孩子们这样好不好,孩子们说不好。
舅妈继续讲,一天差不多先生要乘火车去集市,妈妈一直催他可以出门了,差不多先生说不急不急,时间差不多,他慢吞吞不急着出门,结果他的差不多时间晚了两分钟没有赶上火车。舅妈又问孩子们,做事情差不多行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行。
舅妈不愧是孩子的老师,讲故事深入浅出,绘声绘色,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最后舅妈告诉孩子们,做事情不能差不多,差不多有的时候会误大事。就像今天咱们玩的数字游戏,五加四等于九就是九,不能说差不多答案接近就对了。孩子们似乎懂了舅妈讲这个故事的用意,特别是大哥,说舅妈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差不多的数学题了。
舅妈搂着三个可爱的孩子,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