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PMidea
3个产品方法论(未完待续)

3个产品方法论(未完待续)

作者: c7bce984506f | 来源:发表于2016-09-03 15:35 被阅读43次

    产品经理其实跟哲学家有点像,都热衷于追求方法论。

    哲学上的方法论指的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而产品经理的方法论指的是我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做很多不同的产品设计,比如通过用户调研、基于用户需求设计产品功能,根据用户使用场景设计使用流程,根据业务实际情况设计服务流程、设计产品页面架构、设计用户体验等等。这里面要用到很多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这里我分享一些过去在做产品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些方法。

    1、做产品最麻烦的事情是选择。

    为什么选择会是麻烦的呢?

    很多情况下,我们要解决一个需求,不是没有解决方案,而是方案太多了。每一个方案在你看来都不是完美的,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不足,很难简单地说选择哪一个会更好。

    大到一个产品的框架和流程,小到这个页面要不要将按钮折叠。我们每天都在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选择。

    你心里非常明白,一旦判断错了,就意味着重则失去了一个关键时机,轻则浪费了公司的时间成本和研发成本,造成资源浪费。特别是当你有过几次失手之后,压力就更大了,这是一件挺让人犹豫的事情。

    当然很多人也会来给你提建议方案,当你还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们说的都挺有道理的。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难以选择、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不外乎就是因为自己的「经验不足」,在之前没有做过的情况下,产品经理的经验也是有限的,那么再思考再死磕,一时半会,甚至拉长到一年半载可能也不会想到什么好的结果。对于人来说,没经历过的都非常难以想通,即使你在午夜时分突然万分激动自己终于想通了,但也很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这种事情过后才知。

    所以我的经验是「只做思考不死磕」,如果可以确定是自己认知上的不足,那么最高效最有用的方法其实就是去请教高手,那些有过相关经验的人。别人已经经历并验证过的,会更接近客观事实,也可以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参考借鉴对象。

    大部分情况下,答案是可以请教出来的。简单的问题跟对方发微信请教,复杂的问题请客吃饭,一顿海底捞搞不定的可以两顿,甚至可以在「在行」上约人。一定要避免自己闭门造车,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最容易忽略。

    另外,产品经理,平时要有意识多去认识一些高手,不一定非得是业内知名的,有很多产品经理不习惯在互联网上抛头露面,但是各有专长,能遇到一个就是福气。也不一定要是做产品做设计的,也可以是做运营做市场的,经营一个「自己的产品圈子」(最好是十几个人的,并且互相都认识,非那种上百人的产品群),经常在一起探讨产品、设计和业务,成长会很快。

    2、用户画像和使用场景先于页面设计。


    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在确定产品功能之后,开始考虑页面设计。比如设计一个车辆详情页,我们首先确定一个车辆详情页里面,基本信息要包括车辆外观内饰细节照片、基本配置、亮点配置详解、车型对比、购买流程和说明、常见问题、服务承诺等。

    那么按照最普遍的商品详情页面设计,一个页面中规中矩地分为几个内容模块,然后展示这个车有这个功能那个配置,基本也就完成了。但这样的设计已经最好的满足了用户需求了吗?很显然,应该还不是。

    举一个我在设计这个车辆详情页的思考,比如是福特野马这款车,如果是基于用户画像和使用场景先于页面设计这个逻辑,可以怎么来表现。

    首先第一步,我们要先确定这款车的用户画像,也就是目标人群以及他们的共同特征。

    福特野马的目标用户群及共同特征

    我们知道,「人消费行为的背后实际上一种身份的自我表达」,就是想证明自己是那一类人。比如,购买奔驰的人是想在借助奔驰这个物品来表达自己是有高贵品位的、沃尔沃是低调、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我喜欢刺激喜欢越野可能我会买牧马人。

    这是人们的消费心理。那么,我们设想一下,野马这款车的目标人群,他们消费野马这款车是想表达自己什么样的身份象征呢?

    其实就是我们刚才所分析的这两个人群的共同特征。

    明确到这一点,我们在产品设计上,如果能够有意识的有目的性地把野马这款车特性与目标用户的人群的特征结合起来表现,就会更容易打动用户,因为我们做这一个页面的业务核心就是:让用户有兴趣看完,并且能够心动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所以,他们是个性的,我们就要重点表现野马的个性、从设计、外观、配置等方面;他们是崇尚科技的,我们要重点介绍野马的科技亮点,并且最好制作一些视频的载体来呈现;他们有自己的主张,我们也要书写野马的文化;他们爱好改装车,我们要表现这个车可以怎么怎么改装等等。

    总之,所有表达的言外之意就是:你就是这样的人,你就应该买这样的车。

    因为每个车型面对的目标用户和购买动机都不一样,页面的表现设计就得是不一样的。野马是这个类型的用户群体,塞纳又是另外一个类型,这两类非常不一样,车辆的使用场景也完全不同。

    因为我们要满足的不是 level 1 到 level 7 的用户,而是 type A 到 type G 的用户。每一个商品的表现都是有差异化的,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我们能符合用户目标,我们如果能够清晰了解到目标用户的细分,就能在功能设计的思路上有更好的表现,而不是给所有用户提供看似均衡的功能。

    总结来说,因为用户需要的不是某个产品或功能,而是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某个任务。

    思考题:

    我们做过的页面,在设计上符合你的目标用户画像和使用场景了吗?有没有实现这个页面的业务目标?

    3、没有引导和激励的设计不是好产品。


    很多人在刚开始做产品的时候,包括我自己,会有一个认知上的缺失,就是会简单地默认根据用户需求,把需求功能化、产品化之后,产品设计的工作就结束了。

    这里我们假设的前提是:只要把功能实现了,用户就会来使用。但实际上是不是呢?可能今天大家都知道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很多功能在数据上的表现差强人意,并非是用户不需要这个功能,他可能是“不会使用”或者是“没有使用的意愿”。

    比如我以前在做一个社区功能的时候,一开始以为把话题频道、关注、发帖、评论、点赞、私聊等等基本功能实现了,加上我们本身有足够大的精准流量、话题也能够激发用户的表达欲,就可以初步形成一个社区,结果上线后过了一周,发现不行,跟我们预想的差太多。

    但因为类似这样的社区形态,已经是经过验证的了,比如百度贴吧、豆瓣小组、陌陌群组,虽然我们做的是电商产品,但在用户使用场景上,我们分析也并不违背什么,所以我们不能否认这个功能是一个伪需求,只能说我们做得还不够好。

    于是通过了解,也请教一些做过类似产品功能的人,最后我们马上做了一些引导和激励上的设计,比如在首页的banner区等地方多设计几个入口引流,做热点话题并鼓励发帖送礼物抽奖和社区活动,招募有丰富经验的频道创建者并且做水贴回帖互动等等,在引流和激活方面做了大量的引导和激励,渐渐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发言互动,这个功能才没有被匆忙打掉。这里面有些做法属于产品运营的范畴,我的观点是,如果产品经理只考虑功能本身,而不考虑基于功能上的产品运营,那也是不合格的。

    要形成一个基本的功能逻辑闭环,产品上还得“告诉”用户为什么要来使用,使用后有什么好处。我的经验是,在确定需求的情况下,产品设计上要对用户「多一层引导,多一层激励」。

    比如很多APP的个人中心里,都有“把APP推荐给好友”“用户反馈”“到应用市场评分”这样的常规性功能,但是大部分APP做了也只是做了,相信后台的数据不会太好看,因为用户凭什么要花自己的时间帮你去推荐反馈和评分呢?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就会在这样的功能后面加上一行小字,比如“推荐领红包”,虽然比较简单粗暴,但效果会比什么都不做更好。如果能结合产品本身的特性来设置引导就会更好,比方用户对账号等级有需求,那你可以设置“推荐升级”这样的激励。

    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加一层引导和激励,甚至是多方面的引导和刺激,这也是产品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用户的任何行为都是需要被引导的,有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引导就是与用户的利益进行绑定。比如在“饿了么”上订外卖后可以分享到微信,你和你的微信好友都可以领取到一个随机的红包用于下次购买,这就是一个跟用户利益绑定在一起的设计,既能激活用户的下一次购买,也能通过该用户的好友关系链进行传播和激活他人。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个产品方法论(未完待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gk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