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有个传说:
曾经有长假放在我的面前
我没有珍惜
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请把我送回长假的第一天”
上班第一天,是被“客户”惊醒的。
看到漏接的电话,虽然还是在有些睡眼懵懂的状况,突然就全身秒速警醒进入工作回复状态。
回复完工作,步骤也是安排妥当但还是有种劫后余生感……如果只是因为没睡醒却搞砸工作的话,这个自黑行为也太不上道了吧……
当脑子清醒些的时候,自己还是诚恳的反思了一下 —— 怎么就醒不来了呢?难道是……又患上了传说中的假期综合症?
症状:
生物钟紊乱
想到上班就烦躁,拖延、逃避
情绪低落
以前是想着,有厌烦工作症是自然就会有假期综合症,毕竟不喜欢那份工作的时候,不是说假期回去上班很痛苦,是每个早晨去上班都痛苦。
自己换了个喜欢且擅长更是很有激情投入的工作,应该不会有什么假期综合症反应呀,毕竟放假第一天我也挺难受着,怎么就要放假了!谁要放假啊!不要拦住我,我要工作!
等等,放、假、我、很、难、受?这就很有趣了,竟然有相同的症状:
生物钟紊乱
放假没有规划,大脑空耗能
情绪低落
看起来,忙碌的工作状态突然转入全无规划的放空状态的时候,和闲散状态突然转入高度规划的行动状态的时候,都会出现相似状况 ——
对极速转化状态的不适应
找到了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对这种状况的相关联的研究 —— 动力定型。
动力定型(dynamic stereotype),一种由固定程序的条件作用建立的暂时联系系统,即条件反射系统。它是巴普洛夫学说中的一个概念。在这一种系统内各个条件刺激按严格的序列和时间呈现,即用一系列刺激的定型形式获得这种系统中的每个刺激的确切而不变的效果,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大脑皮质的活动中建立的一种动力定型。
巴甫洛夫认为,这样的系统一再重复,就越来越巩固、越来越易于完成、越自动化,从而在大脑皮质内形成了一定的动力定型,即一种系统性。要建立一个动力定型,需要消耗相当多的神经能量,而保持这个动力定型所消耗的神经能量则越来越少。但是动力定型巩固了,就产生了惰性,难于用新的刺激或情境去改变它。要改变它,往往需要消耗很多的神经能量。
在还在高强度的工作时,第二天也是会有同样的工作势能,突然的放假感觉就像在高速路上的行驶的车突然的急刹车。
而从放假到工作,就像停在车棚中的车突然冷启动且要需要猛踩油门从0直飚上码数100。
”急刹车“和”猛踩油门”都消耗了自己极大的能量,对突然性的耗能,身体的生理反应就是排斥,也难怪出现拖延和情绪低落的症状。
所以,现在对自己的状态也有了比较理性的观察,转换状态既然是不可避免,但自己可以做一些缓冲的准备。
1.觉察动能,准备前后缓冲期
在放假前的一周,开始规划假期的日常准备,包括规划假期前三天早起时间,睡眠时间,白天的行程,以尽量保持工作时的精力行动量,并稍适减缓
在工作前一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要开始做好热身准备,以工作日程为参照,慢慢提速
2.保持动能,实践替代性项目
家庭事务规划,集中规划家里需要断舍离的物品,安排清洁时间和步骤;安排家庭成员的聚会时间
旅行规划,进行旅行项目,但要注意旅行的前后两天也是状态转变期
学习成长规划,以重要事项为先,安排好要集中看的书或者学习项目
3.建立自己的日常秩序
要有强烈的秩序意识,放假 完全闲散躺平
动态 + 静态相结合的节奏性放松才能让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并且保持成长的势能
实际可证,在假期里明明很有时间却总是在拖延的写作,借着工作的势能的今天,也顺利的完成了!Yeah !
(1367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