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力资源部门现状
1.目前仍处于按六大模块划分的旧模式,每个职能负责政策制定、执行以及事务性工作支持,效能低下。
2.大量的时间聚焦于事务性工作,无暇兼顾顶层设计工作。
3.绝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仍属于职能导向,偏离具体业务,不能驱动业务增长。不能针对不同层级管理者的基层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转型迫在眉睫。
二、人力资源转型该如何转
经过不断的实践证明,HR“三支柱”模式对于HR的工作效率和效能都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
既然需要向业务部门转型,那首先得明确HR部门的客户是谁呢?他们的需求又是什么?
HR“三支柱”运作模式是如何实现满足客户需求的呢?
HR BP(Business Partner)定位于业务的合作伙伴,针对内部客户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他们是确保HR贴近业务需求的关键。
HRBP的角色和职责
战略伙伴:在组织和人才战略、核心价值观传承方面推动战略的执行
解决方案集成者:集成COE的设计,形成业务导向的解决方案
HR流程执行者:推行HR流程,支持人员管理决策
变革推动者:扮演变革的催化剂角色
关系管理者:有效管理员工队伍关系
但是,提供解决方案意味着需要同时精通业务及HR各领域知识。寻找一群样样精通的人才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专业细分的需要,这就是HR COE(center of expertise)。HR COE的角色定位于领域专家,借助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对领先实践的掌握,负责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HR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为HR BP提供技术支持。
HR COE的角色和职责
设计者:运用领域知识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HR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管控者:管控政策、流程的合规性,控制风险
技术专家:对HR BP/HR SSC、业务管理人员提供本领域的技术支持
对于全球性/集团型的大型公司来说,由于地域/业务线的复杂性,HR COE需要为不同的地域/业务线配置专属资源,以确保设计贴近业务需求。其中,总部COE负责设计全球/全集团统一的战略、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指导原则,而地域/业务线COE则负责结合地域/业务线的特点进行定制化,这样的COE设置可以实现在全公司一致的框架下,允许业务所需的灵活性。
如果希望HR BP和HR COE聚焦在战略性、咨询性的工作,他们就必须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HR的第三类客户——员工,其需求往往是相对同质的,存在标准化、规模化的可能。因此,这就出现了HR SSC(shared service center)。HR SSC是HR标准服务的提供者,他们负责解答管理者和员工的问询,帮助BP和COE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并对客户的满意度和卓越运营负责。
HR SSC的角色和职责
员工呼叫中心:支持员工和管理者发起的服务需求
HR流程事务处理中心:支持由COE发起的主流程的行政事务部分(如:发薪、招聘)
HR SSC运营管理中心:提供质量、内控、数据、技术(包括自助服务)和供应商管理支持
HR SSC是HR效率提升的驱动器,其使命是为HR服务目标群体提供高效、高质量和成本最佳的HR共享服务。为此,HR SSC通常的需要一个分层的服务模式来最大化工作效率。
三、人力资源转型的价值
总而言之,HR向三支柱转型的价值在于:
1.提升HR效能:
HR BP:贴近业务配备HR资源,一方面提供统一的服务界面,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将指导员配到连队”,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政策落地提供组织保障;
HR COE:建立HR专业能力,提升公司人力资源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有效性,并为HR BP服务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2.提升HR效率:
HR SSC:提供标准化、流程化的服务,使主管和HR从操作性事务中释放出来,提升HR整体服务效率;
四、人力资源转型的实施路径
人力资源部门要想实现“三支柱”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涉及的HR的组织结构调整,HR共享服务中心建设,HR流程再造,HR IT系统集成和HR能力提升等。
1.早期更加关注“建立基础”:包括初步建立BP、COE和SSC的角色,加快建设共享服务中心。
2.中期更加关注“强化核心”:包括三支柱角色的持续优化,提升SSC事务性流程的精益化运作水平以及价值增值流程的专业度,实现HR门户系统集成等;
3.后期更加关注“聚焦领先”:包括关注带来业务结果、端到端的流程整合和全球IT系统集成等。
当然,不同的企业业务紧迫度和HR成熟度不同,实施策略存在千变万化——有的更关注效率提升,有的更关注效能展现——如何平衡业务“速赢”和夯实“基础”是人力资源总监必须把握的艺术。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我薪eHR”,或者登陆“我薪”官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