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王者,天下有罪,在王一人”,这是电影《封神第一部》的台词。
很多人看影视剧中,不是很理解,为什么百姓受灾,需要当朝的王或者皇帝赎罪?
比如《封神第一部》中,比干讲述,先祖成汤自焚祭天,才平息了当时的天灾,让商王阴寿效仿,阴寿假意迎合说造露台以自焚,平息天怒。
大多数人会想:古人真傻,这不是迷信吗?逻辑不通啊,怎么可能一个王的自焚会抵抗自然灾害?
不是逻辑不通,是你的逻辑不通。
不知道什么时候,当朝的王或者皇帝被称为了“统治者”。
“统治者”这个词我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它本身就有问题。
当你认为当朝的皇帝是统治者,你的潜意识是什么?
有统治者就有被统治者,谁是被统治者?
朝廷之外的人都是,也包括自己。
当你下意识的认为当朝的皇帝是统治者的时候,你的内心就已经有了服从的意识。
为什么古人会有:“天下有罪,在王一人”的意识?
人类以前是可以通感天地的。
只是后来人的自我意识太重,产生了分别心,这种能力就减弱了,再后来,具有这种能力的人被选拔出来,成为了“巫师”。
巫师的本领很多,既是祭师、国师,又是医师、科学家。
所以,在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时候,巫师既能呼风唤雨又能发明指南车。
最开始的“王”与现在大家意识中的是不一样的。
比如“周礼”,并不是对百姓提的要求,而是对王和皇亲国戚提的要求。
那时候的“王”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
所以,当“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是一件有使命感的事。
王做事是需要应天意,顺民意的。
而巫师很大程度就是天意的代言人,因为他们感通天地。
那么,为什么现在没有巫师了呢?
因为越到后面,王越想不受约束,越想放纵,比如想打个猎,巫师说:不行,这段时间应该吃斋静养。
“王”能高兴?
心想:你总是拿老天来限制我,干这个不行,干那个不行,非得找个理由把你杀了。
所以,巫师越来越少,王的欲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放纵。
社会形态由“顺应自然、合乎天道”变成了“王的意志”。
但是王或者皇帝做事“既要又要”。
所以,我们看到皇帝颁布圣旨开头都是: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也就只能自说是“奉天承运”,其实,自己都不信。
但是还是要不断的告诉人们,君权神授,我的意思就是老天的意思。
有人信吗?
那时候的人,很多都是信的。
但是现在为什么不信了?
因为没有了“敬畏心”。甚至觉得,权利就是特权,就是利益。
哪里还有“顺应自然、合乎天道”的意识?
你现在就内观一下自己,你是不是也是这样?
所以,我为什么要写今天这篇文章?
这就是一颗种子。
我恰好前几天看了这部电影,也恰好看到了这个情节,恰好你看到了这篇文章。
只要你开始思考这篇文章的内容,就是在你的心里埋下了种子,这是机缘。
对你是有莫大的好处的。
如果你觉得我这篇文章能够给你带来启发,接下来我告诉你做什么。
不是让你当王或者皇帝去承担责任。
而是你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更多的意识和思考,去做“顺应自然、合乎天道”的事情,我觉得你有了这个意识,会对你的心性和言行产生比较好的影响。
今天就写到这。
haoyunbaozeng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a3860-169133359843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