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510天,2024.04.06
如果当你问一个熟悉的人说“你忧伤过吗?”此话的背后的真正用意是什么?或者说此刻你内心真正想要听到对方回应什么呢?一般情况下,大概率可能是说,此刻我很忧伤,你愿意听我说我的忧伤故事吗?但,往往是对方不能很好的领会到“我”说的真正用意,而是顺着“我”的问话来说一通自己理解的、经历的或了解的忧伤。或许这样的回应恰好与“我”正在体验的感受的忧伤差不多,同样地,或许并非是“我”想要听到的忧伤的,不仅不能很好地安抚到忧伤的“我”,反而会让“我”的忧伤更忧伤。所以,当一个人问我们类似这样的问题时,最好的回应方式是好奇他何以会问这样的一个问题?他是怎么看、怎么想、怎么思考,等等。再如,一个熟悉的人对你很认真地说:“我好像抑郁(症)?”一般情况下(因为熟悉,彼此了解),“我们”会下意识地说:“咋可能!别瞎讲!你怎么可能抑郁(症)!”对方听到后,要么一个劲地解释自己就是抑郁(症)了,哪怕一开始他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但在解释的过程中自己就真是了。所以,比较适合的方式是,好奇他对“抑郁(症)”是如何判断的。比如,可以自然的回应到:“啊,怎么就抑郁(症)?快说说看是咋回事?”对方估计就会说许多他关于抑郁(症)的故事。从他的描述中,他对于自己抑郁(症)的知觉是什么就会慢慢地了解。往往当对方把内心不确定的、又比较担忧的事讲出来后,内耗就会少很多,倾诉即疗愈。越说越清析,清晰地看到更多的面向、和视角。这就好比阳光与阴影是形影不离,有阴影的地方说明有阳光在。所以,不论面对来访者,还是在日常生活面对熟悉的人的提问,先好奇他的“答案”,而非急于顺着提问人的问话从“我们”的角度、了解,甚至是亲身体验,然后就像倒豆子一样说一大堆对方并非想听的正确的“废话”。邀请对方多说说,大概率这也是对方内心真正想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