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我就当换个群和大家一起聊聊天,普通话不是很好,大家凑合着听听哈。
我把笔记本电脑,搬坐在路由器边上,害怕网络不好。
看到昨晚讨论区大家的留言很暖心,转身都是朋友熟人。
谢谢别山举水老师给我体验进直播间的滋味,平生第一次呢!(我是写不出老师那类风格,或许就是自己达不到那功底,才会如此追随欣赏他的文字)。
我的名字来源
其实没有太多的含义,就是为了好记,想取两个字的都没有了,齐齐,齐帆都早已被人注册,也就只能这样,本名叫齐龙芳。
我出生于安徽桐城市,有“文都之称”,历史上的《桐城派》文化,曾雄霸文坛两百多年,乾隆皇帝曾说,“天下文章皆出桐城”,可见在清朝影响力巨大。
可惜后期没落了,中央台也曾有节目详细讲解过《桐城派的兴起与衰落》。
聊聊中国的汉字
咱们中国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同样横竖撇捺,经过不同的人写出来,就会有不同的字体,有飘逸,有隽永,有苍劲有力,有龙飞凤舞,真的很神奇!
写作也是同理,中国的那么多汉字,经过不同的人的精妙排列组合,就会有不同的样子,不同的美,我们排列汉字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的写作能力,有深情,有诗意的,有耐读耐嚼的,有悲催,有鼓舞人心的,不管是诗歌,散文,小说,都是那几千个汉字组成的,想想就很奇妙。
我是何时喜欢上文字?
其实在我小时候,是没有觉得自己对文字有什么热爱,知识面,词汇量都特别少,不像现在的孩子接触面广,词汇量惊人,我读书时没有课外书,字典,收音机,电视,我家是2001拥有第一台电视机,读书时代我没任何骄傲的地方,只有深深的自卑。
直到在打工后,那时工作很忙,只能偶尔看一些杂志,那时我们全都是桐城老乡,大家都爱看些小短文,《知音》,《读者》,《故事会》,《南风》,《青年文摘》《特别关注》等等。
真正热爱上文字,是要从张爱玲《花开的声音》开始。
“看着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里,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丽。有一种花是令我害怕的。它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整朵整朵任性地鲁莽地不负责任地骨碌碌地就滚了下来,真让人心惊肉跳。
曾经养过一盆茶花,就是这样触目惊心的死法。我大骇,从此怕茶花。怕它的极端与刚烈,还有那种自杀式的悲壮。不知那么温和淡定的茶树,怎会开出如此惨烈的花。只有乡间那种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也含蓄无声。
它的凋谢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只是依然安静温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
还有林徽因的《山西通信》,那时候,就觉得她的文风清新脱俗。
“我们因为探访古迹走了许多路,在种种情形之下感慨到古今兴衰。
在草丛里读碑碣,在砖堆中间偶然碰到菩萨的一双手一个微笑,都是可以激动起一些不平常的感觉来的。乡村的各种浪漫的位置,秀丽天真。中间人物维持着老老实实的鲜艳颜色,老的扶着拐杖,小的赤着胸背、沿路上点缀的,尽是他们明亮的眼睛和笑脸。
由北平城来的我们,东看看、西走走,夕阳背在背上,真和掉在另一个世界里一样!云块,天,和我们之间似乎失掉了一切障碍。
我乐时就高兴的笑,笑声一直散到对河对山,说不定哪一个林子,哪一个村落里去!我感到一种平坦,或许是辽阔,和地面恰恰平行着舒展开来,感觉最边沿的边沿,和大地的边沿,永远赛着向前伸去……”
张爱玲《我的天才梦》文末那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衣袍,上面爬满虱子。”终生难忘。
那时她才18岁,似乎对人世间和人性看得很通透,有种令人害怕的早熟早惠。
其实也对她自己命运的一语成谶,她晚年总是怀疑屋里有虱子,每月要搬数十次家,让人唏嘘不已。
记得有评论家说,张爱玲即使没有长篇,凭她的几篇散文,一样能奠定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就是旷世奇才。
喜欢热爱上文字,是一种善缘,相信大家也是因为某种缘份爱上文字,只是我喜欢文字时,已经二十几岁,接触开窍得太晚。
当时因为读到这几篇文章,就愈发爱上了文学,再搜集她们其他的文章来看,《半生缘》《色.戒》《倾城之恋》等。
张爱玲,她曾说人生有三恨,红楼未完,海棠无香,鲫鱼有刺。
她觉得《红楼梦》后四十回高鄂所写,如同嚼腊,没有咀头,但多数人是看不出与前面有啥区别。
她说红楼梦适合一生一世去看,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收获,她的文风受《红楼梦》影响。
最近我在听蒋勋讲红楼,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加上自己也在写作,比从前体会要多些。
三毛曾在《撒哈拉的故事》那本随笔里写道,她真正爱上文学,是五年级时有次课堂上看《红楼梦》,其中有段:"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她抬起头整个人在那发呆,被文字的美好所强烈震摄,老师还关切的问她是不是哪里不舒服,那一刻,三毛已在心里决定毕生要去追求,去探索文学的美。
三毛说过她平生把三个人的文章反复读20篇以上的是,曹雪芹,张爱玲,贾平凹。
(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时候开如喜欢文字的,喜欢哪些作家,欢迎在讨论区留言哈)
我喜欢的作家,还有严歌苓(很有画面感),她的写作很特点,都是用的口语化写作,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没有一点华丽辞藻,却有恢宏的气势,有时代厚重感。
她曾说写作要多有动词,少用形容词,她的很多小说,都非常有看头,拍成电视电影,《第九个寡妇》《扶桑》《天浴》《一个女人的吏诗》《铁梨花》,刚看完她的《陆犯焉识》,她也是好莱坞金牌编剧。
余华,雪小禅(很精致唯美),张爱玲,(一针见血),三毛(朴实耐读)桐华,《步步惊心》《大漠谣》《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故事情节扣人心弦)都是我很喜欢的作者。
2.如何走上写作之路
在没有在简书写作前,我在扣扣空间一直在关注有20多位写作者,大概是在2013年前后,她们会把在豆瓣或些一些网络平台的文章,也发表在空间日志,后来是公众号。
我是看着他们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小有成功,出几本书的出几书,写剧本的写剧本,还有一个河南女孩,现在大概二十七八岁,她大学时做过平面模特,同时在榕树下网站进行文学创作,现在北京在北影进修电影方面的,(会英语和西班牙语),同时在创作剧本,还合伙在河南漯河开了家很特色有创意的书店。
他们现在都是在全职写作,已混入文化界。有的一边写书,带经营文化传媒公司,有个在云南边开客栈边创作。
常看到他们见一些知名文化学者,教授,演员导演。
他们努力地写文字,看着他们一步步的蜕变,喜欢看他们分享在空间的说说照片,也会给他们点赞评论,我是他们的见证者。
他们大约花了五六年才有现在的成绩。
我曾热情推荐这些写作者,给我表弟和还有我妹的一个发小,说起这些写作者的一步步发展史,逮住机会就热心鼓励他们去写。
那时就是觉得自己没任何底气尝试写作,现在想来真后悔没早点下笔。
我妹发小她当年高考语文全市第一(147分),作文满分,但她却说她现在一个字写不出,她只是会考试,只会应试教育。
她后来被我热情的多次鼓励烦了,同我妹说,你姐既然那么爱看,爱追随写作者,可以自己也去写啊!有经历多积累,后天多看书一样可以去写。
后来我不好意思再劝她写作,热心过了头。(我表弟现在在写,他文采功底非常好)
刚好那时遇上简书,感觉上面很多人的文章写得很接地气,生活化,比之前关注的一些写作者的更好懂,心里不由得想试试。
就这样开始在简书写日记的日子,也没规律,写写停停,起码是在四个月后才懂得如何投相应的专题。
首次直播分享关于写作:
写作就是讲话,一定要有写作的信心和热情,作家王小波说,只要读过几本书,人人都可以去写作,而且写作好处多多,咱们新人开始,可以多去摘抄一些经典句子,成语呀,多摘录多背。
我曾认识一个最让人叹服的老师,他把《追忆逝水年华》整本书抄下来了,那可是巨幅长篇啊!读过再摘抄会是一种更深刻的感受。
咱们可不用那么夸张,一天摘抄100字左右。
我摘抄的雪小禅文字还有咱们新人也多去模仿,模仿一个人是抄袭,模仿一群人是创新,那就是你自己的。
我们开始学写,不要太贪,每天写一百字,三百字再到五百字,先养成倾诉的习惯,可以先写自己印象深刻的经历,或身边人的一些事,童年的难忘记忆,这样写起来会很容易,不会卡文焦虑。
《成为作家》一书中说,绝大多数作家,都是靠后天去不断练习的,我们平常看到一花一树,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的素材,心里有想法时,就立刻把纪录下来,多独处,多思考,通常爱写作的人都是伤春悲秋,爱多愁善感的,感情丰富。
现在通讯发达,也特别方便,我主要是用印象云笔记,简书,便签,记录灵光一闪的瞬间,同时复制保存些金句,名人名言,可以分类分标签。
若看到公众号上,有自己喜欢的文章,我会同步保存在有道云笔记,电脑手机都可以用。
得很多名家都说过类似的话,她们在年轻时,都恨不得语不惊人死不休,到后来却觉得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就是自然流露,真实就是一种力量,让简单的文字有嚼头,也就是上次步姐姐所说的,天下文章,唯真不破!
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点
早起写作比较适合我,我通常是早上5点半起床,经过一夜的休息,早上精力比较充沛,思路清晰,每天早上写上30分钟,可以是日记,可以是文章,可以自然写作法,有时不想写就会会看书。
写作风格是有多样性的,不管是乡土文学,还是诗歌,散文,或者是朴实风格,唯美空灵风格,还是工具,干货等等,不管是有深度还是没深度,只要你长期坚持写下去,都会有属于它的读者群体。
周冲曾在文中说,得草根者得天下,不必太过于深奥,毕竟大众都能看得懂,感兴趣的会更有市场,否则曲高和寡,只会让自己丧失了动力
3.现在是自媒体时代
现在互联网时代写作门槛很低,坚持写上半年后,多少都会有点小回报,我们也需要一点精神回报或者是物质小回报,来给自己认可和动力,不然是难以长久坚持下去。
可以考虑给一些公众号投稿,反正简书也不用要原创。
自媒体文的套路通常是,就是活脱脱故事+干货+加点感情,金句。
可以投稿:《富书》,《悦读》,《读者》,《清北亲子营》,《二更食堂》,365领读写书评的,《有故事的人》是要写真实故事,有的是有读者留言,一条一元,关注他们号,才可以评论,也是一种吸粉方式。
公众号投稿稿费通常是在100元到300元之间,可以关注他们公众号研究风格投稿。
我也注册了头条号,百家号,公众号,百度派,有时接点软文,今年以来一月差不多能赚一两千块零花钱。
在文学梦和现实(市场)之间,是要寻求一个平衡点的,只谈情怀的人毕竟是极少数,毕竟我们要生存。
4.公众号名字,推广涨粉方式
上次文中也写过,所有平台用统一笔名,最好名字让大家看两眼就能记住,顺口,响亮,要么很特别,好多有名字很好记(杨小米,丁是丁,彭小六,壹默悠然,一笑清风,咪蒙……)
在知乎百度知道上面去回答问题,都能吸粉,我的公众号就有部分人是从百度上搜过来的。
找你的家乡号,发文章,不要稿费,让他把你备注简介,放上二维码和照片。
不断的在当地家乡号后台留言,总会打动他,加小编微信。
为什么说要找家乡号呢,大家多少会些家乡观点,看写作者是家里人,自然一切好说,对文章要求很低。
我就是这样弄的,时间长了大家都是朋友,啥都好说,简介多长由我写,老家人看作者是本地人,自然会觉得亲切,有时发篇文能吸引一百多人关注。
群里的陈叔就是在那认识我的,我们并不是一个县的,都是安庆地区,还有简书有不少朋友都是我这样认识的。
齐齐群里的一紫姑娘下午说,很感谢我,她按照我的方法,留言了数十次,他们家乡有大号终于有了回复,同意她在上面开专栏,这对她来说,是个很好的展示自己机会,又能吸粉,我们安庆哪怕是一个小县城的公众号也都有十几万的粉丝。
公众号排版,学会分工。
把自己解放出来,我公众号三月后就是网友帮我排版,他想学排版,我把他教会,他又再帮我,反正我也不让他吃亏,他请教我一些问题,我自然也会认真的给他回答建议,偶尔呀会给他发点小红包,大家都有好处,各有所得。
排版我之前用的是秀米,135排版器,最近小老乡一河漪沫在帮我排,她是用新媒体管家,很清爽,大气,很多大号也都是用这种。
建议大家可去找一些大学生,帮你排版,他们有很想要学习锻炼,你也不用有多大负担。
总之,咱们要多思考,战略大于战术,战术大于技术,要有全局观,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6.关于平台
有的人天天在一个平台写作,还常常吐槽,感觉有点幼稚,如同我们天天在一家饭店吃饭,你还骂不好吃?那不是很没意思?
同理,现在写作平台这么多,我们要选择自己所爱,爱自己所选择的。
7.关于签约
主要是通过两位老签约作者推荐的,别山老师和简书牧心,来简书一年出头,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有35万字。
再次谢谢别山老师,他当时写了好长的推荐语,我按要求填表,公众号微博粉丝截图。建议大家准备申请前,不要关注人数太多,不然以为你是换赞换粉丝的,有个简友她粉丝两千,所关注人数2000多人,这肯定不符合常情的。
写作风格,我主要写身边真实故事,比如包子,馄饨,面条,大家都是常吃的,销售,创业……
大多是底层人物在都市打拼史,人人都接触到,人人都面对,刚好没其他人写,我碰上了。
简叔最后更新的一篇,主要就是六个字,真实,新鲜,多元,这肯定就是代表平台的方向。
我写的那篇《年入20万卖鲜面条的夫妇》简叔和几个主编点赞打赏,简叔一共我打赏有三次,很感动。(大家可以琢磨他说的,真实,多元,新鲜这方面)
我写的角度也代表了底层一类群体,就像别山老师是散文,牧心是写日语,新晋的上官小满写的是游记,有个一笑作春风,她主要是解析《红楼梦》里的人物,要么拼专长,要么拼才华。
名家们都说想当作家至少要写上100万字,算下来就是三年时间,每三年是一个逆袭期,那我们相约一起先写上三年。
要坚信日积月累的力量!
我们在扎根关于分享
相信大家分享课也听得很多,每个分享者的侧重点不同,风格不同,大家只要觉得某个点有一丝丝用就好,汲取别人闪光灯为自己所用。
谢谢大家的支持收听,谢男神别山老师所提供的机会,大家多关注别山举水文学交流群,每天看朋友们交流,都会有很大收获,群里人人都有进直播间做分享的机会。
分享也一种很好的学习锻炼,期待下周中原才女小婷半清的精彩。
(热爱文字的女子,大多模样较好,在一位文友空间看到的句子――摘录,哈哈)
公众号日涨200+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