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最适合出门游玩
周末的朋友圈里纷纷晒出吃喝玩乐的场景,与孩子,与父母,与朋友。
别人的生活富含填充物,热闹而忙碌。热闹的生活会减轻人的寂寞和孤独,减少需要独自面对内心时的无聊和不安。
换言之,因为有所围绕和吸引,无暇有过多思考。
人生本就经不起思考,许多问题都会随之而来,所谓“细思极恐”不就是这个意思么。
可我相信,再热闹的元素也无法完全填满人的心,总会在某个当口和停顿处,孤独所带来的不适感就会卷土重来,没有任何预兆。
所以,大部分人都会借助外在的事物和人际关系迅速转移、消除这种不适感,以期维持饱满的假相。
比如在短暂的停歇时间里也会迅速浏览新闻和刷朋友圈,就是小小的佐证。
人们已经习惯于思维和身体活动着的每时每刻都保持不断可以接收讯息的状态,形成“我都了解”、“我没有落后”、“一切都还尽在我的掌控之中”的自我充实感。
但若真要回顾之前所看到的、了解到的、控在手的究竟是什么,了然无痕。
路边见到一个嘴里不断地自言自语的貌似精神错乱的男子,穿戴还算整齐,端坐在花坛旁边的台阶上。
声音时高时低,具体内容模糊不清,大意是讲述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
周围的人纷纷唯恐避之不及。因为对于精神看似有问题的人,他的行为和思想不受控制。这一刻看起来安静,谁晓得下一秒会不会有出格的举动。
我想起老家也有这么一个人。
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他。因为白天他总是绕着村里的道路和胡同一遍遍地走啊走,到了饭点就会回家吃饭,吃过饭再出门继续走。
我从来没有听见过他说话、喊叫,就只是目光呆滞地走路。
前段时间回家,又在街上遇到他。十多年过去了,他还,在走路,只不过,头发有些白,明显见老了一些,除此之外,没有明显的变化。
父亲总说,这样的人大都会比较长寿。
因为他没有普通的情感,不会受到气愤和悲痛等一些不良情绪的影响。而人身体的疾病大都可以归咎于“心”,七情六欲的妄念皆起于“心”。
对于主动接近的陌生人,身体的反应过于机敏,甚至早于思想和语言。
像是条件反射般瞬间切换到防御机制,以确保安全无虞。
但并非排斥所有的陌生人,对于依靠自己判断甚至是直觉主动接触去接触的人,没有心怀戒备。
有时候也会反思。
是不是人在幼年时渴望被保护的心智并没有因为年纪的增长而成熟,反倒因为一直未能得到所以在成年后有能力自我保护的时候,它便随之还原,并牢固坚实。
一工作上的同事近来明显与我电联的次数过多。
其实我们做事的能力和态度上还是有些相似的,属于认真有责任心的类型。其实我们一向的表现都超越其他人,这一点我深知。
环境和业务上的改变令她有些明显焦躁。
不同的是,我的表现并没有与平常有何不同。她反倒有些不安。
我明白,外部环境的任何一点变动都有可能产生我们能够或者难以预料到的风险。
我们始终是会害怕。
害怕目前的职位有所改变,害怕不能一如既往表现优秀。
回过头去想,也正是这些担心和害怕才一直促使我们走到今天,不是么?
我也害怕,只不过明显少很多。
我十分清楚明白自己如何尽心尽力对待工作,也十分知晓能为自己所掌控的事情实在太少。
与其惴惴不安,倒不如“听天由命”。
在这个乏善可陈的世界中,能够安抚住时刻活跃着的“妄念”,除了那些正常人眼中的“疯子”,恐怕很少。
生活所给予人们的唯一确定就是“死亡”,从这一点往回看,那些存在于脑海中的臆想,好的或者不好的,都能被削弱一部分力量。
生命中自带维系平衡的密码,想要的某些多一些,必然失去和承重某些更多一些。
平衡点有且只有一个,维系你整个世界运转机制的恒定,立于“不败”之地,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