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成功的核心肯定不是冒险精神,若一个人在投资领域“敢于冒险,勤于冒险”,肯定是因为他太穷了。
说说我的理解,首先一个人如果是在冒险,那就是企图搏一搏,希望通过高风险获得高回报。也就是希望自己的冒险能带来超过正常的回报。为什么说他穷呢?那是因为他根本就是在用影响自己生活的继续在冒险;而拥有闲钱投资的人,不能称之为冒险。
刚才和小白开玩笑说我的刚需就是花钱,不是赚钱。其实我的刚需也不是花钱,而是有品质的生活或者说更好的生活。这是个没有标准的标准,如何评估呢?完全是个很主观的事情,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影响了生活。
举个例子,我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更好,这是个刚需,那么如何更好呢?从衣食住行上来说,穿衣有气质,吃的健康可口,住的舒适,出行便利。那么要坐到这几点,有些方面需要有钱,有些方面不仅仅需要有钱,或者说和钱关系不大。吃,健康可口,需要的是用心烹调或者挑选食材,和钱关系并不是很大。穿衣,其实保持身材的匀称比衣服更重要,保持身材需要锻炼,锻炼又可以带给你健康的体魄和更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锻炼本身和金钱也关系不太大。当你身材好了,身体健康了,气质提升了,衣服本身带来的附加效果就不会那么重要了。住和行,这个是需要一定的资本,然后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从自己需要的目标来倒逼,赚钱是需要的,所以说花钱是刚需,赚钱只是为了满足刚需的工具。
从更深入的层次来看冒险与避险这两件事。观察者和行动者的立场不同,对事实的认识不同,所以看到的冒险与避险也是不同的,这个认识非常重要。明白了这个差别,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别人的判断和行为,也能更好的对自己的行为形成指导。
关于投资我一直比较保守,也是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不会投入,但是也保守到了懒惰的程度,不去思考,不去学习,只是一味的规避风险,而这个很可能是目前理财最大的风险。择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不考虑到成长,只是廉价从出卖自己的时间,虽然可能很稳定,但这才是最大的冒险。
郎咸平很早以前就说,股市的散户大多数都是碰运气的,他们没有正确的分析和了解故事,就冒险进入,所以很容易被大户吃掉。所以我一直没有了解也就没有进入故事,动力不足。而反过来看通过投资股市成功的人,像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他们是了解一个公司的业务和经营,然后放长线,投下去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去动。他的投资不是投机,是通过自己的判断,缜密思考后的一个理智的选择。这不是冒险,而是规避了风险。他们在投资领域,可能在公司经营领域,都成为了一个顶级专家。我们看到他们再冒险,而往往可能对他们而言只是基于理性判断的一个输出。
看到这个也想到任正非说一个企业必定会死掉,但是管理者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的让企业活得更久。这也说明了企业改革,创新等,根本不是在冒险,而是为了避险多存活一段时间。
今天看到那个选择题,其实背后的逻辑就是你是靠运气赌一把,还是了解基础的概率科学,你是靠科学的分析还是把胜负交给上天?基本上决定了你是投资者还是投机。
想到了巨人过河不需要考虑技巧的理论。同样是一条湍急的大河,普通人趟着水过河是冒险,而巨人跨过去根本没有风险。我也想到了第一次我去游泳到2米深的水池,我觉得太冒险了,但是对于熟练游泳的人完全不是问题。我想投资的风险也是这样的道理吧。
同样也想到一句俗语,淹死的都是会水的。那是不是掌握了投资技巧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陷入自我认识的误区,从而忽略了避险,给自己造成了损失呢?从这个角度来看,并不是他们具备的能力的问题,而是对自我认知的偏差,以及避险不到位。这就需要具备更深层次的思维习惯,不能听任本能的安排,偏向当下轻松的,但是不一定对的选择。
听多数人的话,才考少数人的意见,然后自己做决定。真正的勇气,从来不是无知无畏,而是你知道了可能面临的风险之后,依然选择去做这件事。支撑勇气的应该是学识。努力成为专家,是我们躲避财富风险的唯一方法。
另外,这两年培养了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把问题分解来看,更深入的来看,应该就是元认知能力的一个培养。首先有这个概念是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自己总是感觉无处下手的感觉,老史就说遇到个项目,先把这个项目的方方面面分解开,一步步的细化,然后找到各个部分的责任人或者关键点,然后从这各个点下手,各个击破,然后由点及面,把一个项目就整个做下来了。这个经验对我至关重要,是我后面做项目的时候非常关键的中心思想。再到今年,接触到订阅的专栏,提到元认知能力,就是思考自己的思维方式,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我管理方式。之前看管理学的书籍,就提到最应该看的一本书就是德鲁克的《旁观者》,因为基础思维的改变是最重要的,首先跳出自身的局限,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一件事的过程,是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做的第一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