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唐人的《聊斋》代表了我的童年。后来又在课本上学习了一些《聊斋志异》的文章。步入社会时才终于看了全本。
首先,我要说,看了“三言二拍”之后,我发现蒲松龄也有抄袭的嫌疑。一些故事仅仅是改动一点就变成《聊斋志异》里的故事了。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是喝茶的人的行为导致的。不管怎么说,原创还是占比更重。
很奇怪,为何清朝中国的志怪小说空前强大?常年的闭关锁国以及严酷的文字狱已经把当时的中国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铁桶。那些苦闷的文人只好在志怪小说中抒发感情。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初看《聊斋》,只被引人入胜的故事吸引。直到自己上了些年纪,已经尝过世间冷暖。我却发现蒲松龄这样一个落魄的文人是以怎样的心境写这本书啊!
他少年成名,却因为八股取士,直到耄耋之年才得以致仕。他年少时可能也是个年轻气盛的少年,意气风发,惊才绝艳。甚得赏识。可因为一次次的落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