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作中我们时刻要与人沟通对话:
另一半最近不太关心你,虽然你知道对方工作很忙,你好几次暗示对方,但他始终没有积极回应;
在会议上,一位同事发表了他的见解,你其实并不认同,你在犹豫要不要说出来;
放假出去玩,朋友们意见不一,都有自己最想去的地方……
遇到这些发生概率很高的对话场景,你们会如何做呢?是沉默不语的逃避模式?还是强硬对抗的应战姿态?
逃避让我们事后后悔,委屈了自己;强硬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能伤害了对方。
其实你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敢于面对紧张的对话,并采用机智的说服和友善的关注圆满完成。
高风险(比如升职加薪、重大项目)、不同观点(双方观点、看法不一致)以及激烈情绪(出现音量变大、心跳加快、脸红脖子粗)满足其中一个特点,那么就是进入了关键对话。
与日常沟通、普通交谈不同,关键对话的结果不顺利会对我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
《关键对话》这本经典的沟通力书籍,通过明确对话目的和维护安全感两大要素,来指导我们从容面对关键对话。
这一篇讲讲当对方误解你的对话目的和意图时,我们应该如何对话!
《关键对话》
当我们意识到某些观点会引发对方的抵触情绪时,可以使用对比法巩固安全感,以免对方陷入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情形。例如:
“希望你不要认为我对你在财务工作中的表现不满意,我很欣赏你的表现,没有你的帮助我肯定无法完成任务。不过,对于如何使用电子银行系统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和你讨论一下。”
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时,千万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和他们争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利用对比法消除误解。说明你不希望如何,恢复对方的安全感,然后继续展开对话。记住,安全感永远是第一位。
先来举一个身边的真实例子。
部门来了一位新同事,我负责对她进行工作指导。这位同事认真细致,但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做事拖拉,影响整体工作进度。在她再次因为工作文档提交不及时,导致项目滞后的情况发生后,我直接这样跟她说:
你上次因为需求文档的这个细节没有及时和需求部门沟通,影响了开发这边的进度,怎么这次又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这位新同事显得很紧张,支支吾吾地说了一些理由回答我。后来从领导那里听说,这位新同事在跟领导汇报工作时,反馈了这么一条信息,说我对她的表现不满意。领导就反过来问我,小周工作还是蛮好的,你哪里不满意啊?
其实对于这位新同事,除了偶尔的拖拉问题,其他的表现我还是很认可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解呢?
看了《关键对话》这本书,我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这种棘手的对话,我直指她的问题,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她会认为事情很严重,继而是对她工作表现的否定。
那么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
是这种拖拉的问题如果解决了,她的表现会更好,我们的工作能完成得更好。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时,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和他们争论,比如不是争论她为什么没有和其他部门及时沟通,没有及时提交文档。正确的做法是消除误解,误解我是要指责她,误解我对她不满意。
片段中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方法呢,
“说明你不希望如何,恢复对方的安全感,然后继续展开对话”。
通过这一句话,我们来加工细化具体的步骤:
第一句,否定句,纠正误解。句式是“我不希望……”,以此来打消对方的误解,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对他们不利的企图。
第二句,肯定句,表达认可。句式是“我认为……”,以此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
第三句,肯定句,说出目的。句式是“我希望……”明确你的真实目的。
运用三句话,是非型陈述的对比法,我们再回到新同事的那次对话,我在说出她的问题之后,可以接着这么说:
“我不希望你认为我对你的工作表现不满意。恰恰相反,我认为你作为一名新人表现很不错,我希望如果能解决工作及时性这个问题,那就更好了。”
通过这种对比法沟通,你们认为新同事还会误解我吗?更不会出现领导也误解的麻烦事了。消除了她的误解之后,我再和她沟通避免类似拖拉问题的出现,从而找到解决方法,也就达到了我的目的。
有些人说,这不是让我道歉,让我示弱吗?对比法和道歉不同,道歉是为你说过伤害对方的话做出弥补,而对比法,是确保我们说出的话由于场景、语气等因素不让对方产生误解。对比法中的第三步也是说出我们的真实目的,不是为了讨好对方、缓解气氛捏造出来的。
对比法既可以用于事前预防,也可以进行事后补救。当对方做出错误理解时,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说明自己的真实目的或意图。
但是当对方并没有误解我们的意图和目的,比如我要吃湘菜,对方要吃肯德基,显然就不适用这种对比法。
下一篇讲讲当双方目的不一致时如何化解共创共同目的,营造对话的安全氛围,达到顺利沟通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