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多年,早些年,觉得自己是灵魂的工程师,可以塑造人格,再不如也像园丁,发现孩子的错误能及时像修剪枝条那样减去枯枝,留下健壮的枝条;要么如春风、如春雨,滋润万物于无声中。
可是近几年越来越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是认知跟不上了,还是方法跟不上了,是沟通不到位还是其它原因呢?
某班一个小男孩儿,个子比老师高,脸圆圆的,眼睛不大,身体胖乎乎的。戴一个电话手表,上课时间有一多半都在摆弄他的电话手表,和同学发消息,看小动画片或是做别的什么,一次竟然课堂上接起她母亲的电话,妈妈难道不知道上课时间不能打电话吗?说了,根本不理你,就在那儿僵持住了。我尽量采用鼓励式教育,发现闪光灯就表扬,比如,表扬他懂礼貌,见到老师知道问好。喜欢动手做实验,小制作也做得不错,我都及时表扬。
那天因为别的事情,班主任老师找孩子母亲谈话,我刚好在,沟通了一下孩子的情况。优点说一说,不足讲一讲,比如,上课让写什么,就是我不会写,我不会画。题目问:你对什么还感兴趣,就是不写,说:“我什么也不感兴趣,什么也不知道。”又说了期望,这“三明治谈话法”也不知道见效没。
后来听班主任老师说,她母亲说电话手表的事情就让他这么着,也就是说这个电话手表非戴不可啦。
第二天上美术课,美术老师打电话说他说上办公室给我交作业了,美术老师不让出教室门,冲过去就走了,又让同学找他,半小时后才回来教室。下课后,我与美术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叫过孩子来一起把话说透。孩子刚开始说,我让教作业的,我说,上课时间不能出来,老师并没有让你出来交作业呀,另外老师还在别的班上着课呢。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中途不能擅自跑出来。他又改口,“老师没说,我要去交作业呢呀!”扯着嗓子喊,“上午没写完,我下午写完了,要去给老师交呢呀!”
我想起,上午在写的时候问我:“老师,写不好怎么办?”这就让我很难回答:“尽自己最大努力写就好了。”下去一看,这不是挺工整呢,表扬:“挺好的呀,就照这样写就行了。”还竖了个大拇指。
也许就是因为夸他写得好,所以上午没写完下午来了接着写了,然后其它课都不上了。这可不太好,跑出教室出了安全问题怎么办?去哪了也没人知道呀。
班主任老师带走继续苦口婆心地教育去了。这样的案例每天其实都在发生,虽各有千秋,但总是大同小异。而我却更加感到一种无力感。
想起那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作为医生面对病人的无力感。我的无力感是“有时去鞭策,常常是引导,总是去鼓励”。把该过河的送过河,没必要太过为难自己,也莫为难别人。
“你歇斯底里的呐喊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个笑话,他看着你因为他不上进不知道学习而发火觉得是件很可笑的事。”而有些人还会因此而为难你,想想又是何苦呢?
渡人不易,那就先渡好自己,慢慢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