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详传》

《王阳明详传》

作者: 深耕项目管理 | 来源:发表于2020-07-27 23:53 被阅读0次

《淮南子·原道训》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了凡四训》记载:“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庄子·则阳篇》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说他年已六十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寡过知非、与时俱进的优良品德为历代学者所称道。

最让我惊喜的是心学,一经到我身上,它就不是王阳明的,而是我的了。
1.无善无恶心之体
善至极处,彻底澄明,对世间万物没有好恶,一视同仁。心即理,有关万事万物的道理都在心中,心外无理。跟随澄明之心,人人都可成圣。
2.有善有恶意之动
心的本体无所谓善恶,但是被引诱私欲膨胀,被习俗所浸染,便产生好恶。由此,甚至做出各种乱七八糟的行为。
3.知善知恶是良知
澄澈的心,即良知是每个人都有的。意念的善恶,它统统知道。
4.为善去恶是格物
格物就是涤荡恶念恶习,跟随澄明的心行事。格物的标准:真正革除了恶念恶习,必然会产生好的行动,此所谓知行合一,是也。良知检查到了恶念恶习,革除的途径有读书和事上练两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跟随澄明之心。
5.心即理,无心即宇宙,人人都可做圣人。天理被私欲+恶习所遮蔽,才有了圣人和非圣人之分,所以要致良知,良知时刻能监督心中的念头是善念还是恶念。无法避免恶念的产生,但是要放逐它,不跟随它,而要跟随善念。
6+.事上练。任何一件事情靠你一个人独坐想象,无论想得如何滴水不漏,都于事无补。必须要到事上去磨练。做事时无愧于人,无愧于心,这才是王阳明心学所说的真正的“存天理,灭人欲”,真正的炼心。事上炼要诚心实意。
7.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个恶念,就是行动,防范恶念。
8.自己成圣,帮助他人
自己做到成圣,过上幸福的生活。然后帮助其他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心学比《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认知心理学,心智,成功学,鸡汤故事等等,更有力量,更深入我心。

本体 方法 结果
心即理 静心/诚意/时时在事上磨练/读书启志 度己,成圣/建功立业,度人
心/理/物 物是复理的舞台,心是统御物/理的枢纽 成圣标准是取得成就的大小

相关文章

  • 《王阳明详传》

    《淮南子·原道训》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了凡四训》记载:“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

  • 2016年 读书小札

    1、《心学大师王阳明》 周月亮 ;《知行合一:王阳明详传》高濑五次郎;《王阳明全集》部分, * 周月亮很有料,认识...

  • 读书笔记

    【标题】王阳明传之应试不第不动心 【书籍】王阳明传 【01】王阳明对书法的认知 王阳明是书圣王羲之的后人,在书法上...

  • 【日更19】知行合一

    《王阳明大传》(中)读书有感 【2021读书-037】《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中),冈田武彦(日)著,...

  • 理智与情感

    ——读人物传记《苏东坡传》和《此心光明:王阳明传...

  • 读《王阳明大传(中)》笔记

    读《王阳明大传(中)》笔记 冈田武彦的《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中卷主要是介绍王阳明讲学和带兵戡乱,第九章...

  • 2018-04-06

    今天在路上听了樊登的《王阳明大传》,深有感触。《王阳明大传》主要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其中提到两句言论,直砰心理。其...

  • 【日更31】《王阳明大传》下册

    【2021读书-038】《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下),冈田武彦(日)著 1、《王阳明大传》下册记录了1...

  • 《王阳明传》

    此心不动,方能万事从容!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耐住寂寞,方能守得花开! 愿你自己成为太阳,无需凭借谁的光 此...

  • 《王阳明传》

    今天阅读了《王阳明传》,写王阳明母亲怀胎十四个月,王阳明还未出世。 这一天王阳明的祖母梦见天神抱着一个孩子,落在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详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tx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