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现状不满的时候,就会幻想一种新的可能性,然后期待尽快逃开,而不是面对当下。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从一个坑逃到另外一个坑,坑坑在逃避。
每次逃避的时候,你是否考虑过成本与收益?离开的适应成本,还有探索成本,未来的可能收益,以及风险?

提到逃避,我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就是蔡康永说的这句话:
“五岁觉得游泳很难,于是放弃游泳。到十八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十八岁觉得英语很难,于是放弃英语。二十八岁遇到一个很棒但需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心动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逃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本能的保护。
但是这样的保护是否真的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还是说只是一种暂时的“价值”,掩盖了背后更大的损失。
毕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逃避可是一件有成本的事情。
现在回想一下,有时候呢,在面临一些事情的时候,我通常都会说突然压力好大呀!其实想哪有什么突然而来的压力,还不是平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足够的努力。
米兰·昆德拉说: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所以,以后再也不要逃避了。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