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早就学会了感同身受这个词,可是这个世界上哪里会有两个一样的人,两件一样的事呢?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就是设身处地,就是假设自己身处对方的境地。但是两个人阅历不同,思维有别,自然就不会是同样的境地。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一个人最好的修养就是可以平静的对待所有的人和事,当然几乎不会有人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做到了也就是圣人了,毕竟我们都食人间烟火,有七情六欲。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去做,至少在一些不触及自己底线价值观的事情上可以做到心平气和。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去过一百个以上的国家是一种什么体验?”获赞最多的回答里这样写着“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政治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其衍申出来的思考方式 - 毕竟除了米饭面条面包,这世界上还有人的主食是土豆、豆子、玉米、青稞、藜麦、苔麸、甚至炸香蕉;有一夫一妻的社会,也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乃至母系氏族的;有人崇拜上帝、佛祖、安拉,也有人崇拜大地之母、海尔塞拉西、化作巨大水蟒的河流之神。 一个人眼中的大逆不道,很可能就是另一个人眼中的天经地义 - 而我觉得旅行给人们带来最大的益处,就是可以换位思考,可以中立包容地看问题。”(节选自@Chong的回答)作者说了很长一段,归纳总结就是一句话“存在即合理”,是不是突然觉得确实有那么一些道理。
一个人的自我修养除了平和接人待物还有一点同样重要,那就是不评价别人,至少不轻易评价别人。也许你会觉得这个很简单啊,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啊!其实不然,不评价这三个字看着简单,真要做到或者说能够做好那绝对是凤毛麟角。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接水的时候杯子满了,水溢出来了,也许我们都会告诉孩子这样不对,不应该这样做。但是这个对或者不对是我们成人的评价标准,孩子并不认为这是不对的,我们可以改成这样说,你把水装的这么满然后水都溢出来流到外面了,这样就把桌子和手弄湿了。我们在说一个人的时候就要做到这样客观的描述,而不是加上自己的善恶喜好,这样,才算是不评价别人。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那就是因为题目里写的,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别人做的一切在你看来再不可思议不能接受,那也是他人的一种选择,在不触及你自身的基本原则的时候,尽可能的不要轻易去指责或者赞扬(尤其是指责)。
ps :既然决定了开始,那就要一直写下去,最近有太多需要写的,不知从何写起,那就先写写我最近能感触到的一些吧,然后我还要把我这些年写的东西重新整理修改一下,总之我要开始新的生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