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燕瑾沐
插图|网络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能辨?来自燕瑾沐00:0002:36
“非黑即白。“
一个词语,冷酷无情的感觉。
最近看了一本新媒体的书,作者是一个十分年轻的人,在书中,揭露了传媒界的潜规则,以及一些媒体界的阴暗面。
霍利迪说,”在生活日益多姿多彩的今天,媒体间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特别是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竞争,他们争相发布有争议的或是夸张的人物、事件信息,以引起公众的注意,提高收视率和点击率。“
”在新闻界中,所有的信息都是二手的,所有的证言都是不确定的。”
作者在书中,指出很多的新闻都是虚假的,从破坏广告牌,之后再故意透露给媒体,让小成本电影席卷票房市场,到通过炒作总统候选人,让一个三人小团队发展为两百人的超级团队,再到脸谱网利用媒体放出谣言,引发谷歌使用者的隐私权危机。
如此种种。
很大程度上,我是带着一种恐怖的感觉来读这本书的。书中很多发生在国外的事情,甚至是十年前的事情,看起来是如此不可思议。
十年前的信息,远没有现今如此方便。
现在想来,很多虚假的事情,最后都变成了真真切切的事情,想象一下,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假的世界里边。真真假假,无中生有,在作者的笔下,真的是太普遍了。
“现存网络媒体制度传播原则的牺牲品,网站为了利益,可以全然不顾真相,肆意宣传、夸张,无所不用其极。”
或者说,网络并非现实的世界,我们时常行走在虚与实的边缘。
并且,“我们在网上展示的并非真实的自我,而是戴上了面具,去迎合我们周围人的看法。”
读起来十分痛心。
✲✲✲✲✲✲✲✲✲✲
燕瑾沐
不禁想起今年年末,乐清男孩失踪那件事,尽管是男孩的母亲为了测试其丈夫是否对其,以及儿子关心,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最终因涉嫌编造、故意宣传虚假信息罪被逮捕。
这件事,是利用了媒体公众对其的同情心,为了一己,不惜扯上孩子来博取社会的关注。
而书中所说的,却是媒体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社会大众对于知识,对于信息的需求,来使自己从中获取自己不该得的利益。
一个媒体人的基本的职业的观念,可以说是没有。报道出来的东西,真真假假,难以辨识。
“发起一个假事件,在媒体链条中不断炒作,然后引起人们真实反应和行动,这样你就改变了现实本身。”
看起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利用公众的信任,最终,虚实难辨。
•••••••
•••••••
非黑即白,真真假假。
网络媒体信息,需要甄别。
💗
燕瑾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