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左传》——浅谈中国文化里的忠和信

《左传》——浅谈中国文化里的忠和信

作者: 奚如 | 来源:发表于2018-07-22 12:16 被阅读0次
《左传》——浅谈中国文化里的忠和信

《论语》有言,子曰:“主忠信”。

何为忠?从造字看,“忠”为存心居中。一颗心不偏不倚,正直不懈,公而无私,尽心竭力,是为“忠”。

何为信?“信”字从人从言,意为人的言论应该是诚实的。诚实、诚信、不欺骗,是为“信”。

《左传》里的一篇文章《晋灵公不君》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晋灵公厌恶赵盾屡次进谏,于是派了一个名叫鉏麑的杀手去杀他。鉏麑清晨前往赵盾家中,这时距上朝还有一段时间,原本应该是还沉浸在睡梦中的时间,可是赵盾卧室的门却开着。而赵盾就坐在椅子上打盹,此时的赵盾已经穿戴整齐,随时准备上朝。

鉏麑见此情景不忍杀他,退出去,说了这样一段话:“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说完这样一段话后,他撞槐而死。

初读此处,我实在不甚理解,为何鉏麑能如此轻而易举地放弃自己的生命?按照如今的观点来看,生命于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宝贵而需珍惜的,鉏麑的做法是不是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漠视?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鉏麑的做法呢?

其实,在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我们可以更直观的有所感受:“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提到,生命是我需要的,但是我所需要的东西比生更重要,所以只能放弃生命。

鉏麑也正是这般啊,他自然是知晓生命之宝贵,可是他想要两全的事情比生命更加宝贵,他所要坚守的东西足以让他放弃生命。

正因为内心的坚守,鉏麑说出了那样的一段话:“(赵盾)时刻都不忘恭敬(他的职责),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就是不忠;不履行国君的使命,就是不守信用,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都不如死了。

再读此处,我不禁泪目,为赵盾,为鉏麑。赵盾其人,在面对君主荒诞无道的情况时,他没有因为君主的无道而选择畏畏缩缩,或是听之任之,或是逃避责任,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忠,忠于职务,从不懈怠;劝诫君主,从不放弃。所以,孔子才评价他为“古之良大夫也”。

而鉏麑,他实在是一个再小不过的人物,可是小人物亦有大义。在面对忠信难两全时他是矛盾而痛苦的,在面对死亡时,他是决绝而惨烈的。尽管他身为一个杀手,可他心中仍存道义。

在另一篇文章《齐晋鞍之战》中,齐军与晋军在鞍地相争,晋臣解张给主帅赶车,在战争刚开始时,一支箭就射进他的手,一直贯穿至肘。受到如此重的伤,解张只是将箭折断,继续赶车,尽管他流下的血已经染红了车的左轮。

对于这样的情况,解张说:“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奈何要让自己的伤败坏了国君的大事?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解张对国君的忠可见一斑啊。

既然已经接下了任务,就必须尽心竭力地完成甚至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解张的举动确实是忠心啊。

我们时常批判古人的愚昧无知,赞扬现代人的文明道德,真的是如此吗?几千年前,在我们脚踏的这片土地上,上到权臣高官,下到无名小卒,总有人坚守着心中的忠信,他们所坚守的,超越了物质,超越了生命。而如今,这样的一种精神亦寥寥无几。

有人或许会反驳,既然忠信二字尚存,哪里忠信的品质就消失殆尽了呢?的确,忠信二字尚存,但是现代的忠信早已失去了古时的纯粹。我们所谈忠于职务,首先是要有利益可循,所以有“无利不起早”这样的说法。我们所谈诚信待人,多多少少夹杂着彰显自己品德高尚的意味。如果为维护忠信而损伤到自己的利益,我想,每个人都会挣扎一番。

《大学》中有这样一段话:“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短短四十九字,其中蕴含的思想是需要我们一生去追求的。

我们不必人人都担当治国平天下的重任,但是我们应该要使自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其中所不可或缺的忠信,这样一种自古流传至今的高尚品德,是需要我们尽心尽力去追求的。

追求忠信,自然是不需要像古人一般,为了坚守心中的正义而让生命成为筹码。我们所需要的是更加纯粹的精神品质。

笔者在此处所言,不过是一家之语,不过是中华浩浩古籍中无数美好思想中的一种而已。而中华古代文化中的更多思想与品德,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掘,去用它警醒世人,去用它教诲民众。

相关文章

  • 《左传》——浅谈中国文化里的忠和信

    《论语》有言,子曰:“主忠信”。 何为忠?从造字看,“忠”为存心居中。一颗心不偏不倚,正直不懈,公而无私,尽心竭力...

  • 忠和信

    主忠信:忠和信都是对自己的要求;忠,不是忠于他人,而是忠于自己的良知,竭尽全力恪守己责无愧于心。 自己在做人上,首...

  • 梦魇之琳琅

    (悬疑 推理 惊悚) 《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看到这里我...

  •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現在高中生已經可以學到左传中的這名篇, 晉灵公不君。從故事角度來看信息量很大,有君臣關係、忠義之道和刺客信條。學習...

  • 我们对历史的重视

    在中国文化典籍里,对历史是十分重视的。 从《国语》《左传》到《史记》,再到《资治通鉴》,这些经典都是中国历史的承载...

  • 2019-03-05

    浅谈育儿-自律 最近微信群里都是家长们在讨论要不...

  • 《论语》里的文、行、忠、信

    再读《论语 述而篇》感觉甚好。 【子曰:二三者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孔子以自身为...

  • 诗人柳忠秧撰创西安城市文化主题词:汉家文明 汉唐魂魄

    ——诗人柳忠秧畅谈西安城市文化主题词录音整理稿 柳忠秧指出,城市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这个属概念的种概念,...

  • 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浅谈我所认识的中国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浅谈我,我所认识的中国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成明 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 土耳其留学生 **...

  • 历代学者对赵氏孤儿本事的考疑

    关于赵氏孤儿,前些天写过《春秋左传》记载的真实事件和司马迁在《史记》中虚构的故事。《春秋左传》里记载的相对简洁,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左传》——浅谈中国文化里的忠和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yl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