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896394/e4cec614b5915279.jpg)
以前看书,见“八风不动”四字,能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后苦思冥想,寻找这八风不动是何处而来。后来寻到了佛家经文上,才知晓其意。
所谓八风,即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共八件事。若是任何一个人的心性修养,可以做到这四顺四逆八件事都宠辱不惊淡然处之,那么便算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八风不动是佛教中修行者遇八种境界(利益、衰耗、毁谤、荣誉、称赞、讥刺、受苦、受乐)诱惑时,心不被外境所转,保持不动摇的态度。八风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当眼前收获金钱利益,或者突然转运,事业成功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时候,必然感到喜出望外而失去了原本内心的平静,这就是被“利”风吹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6394/d52b838576461ff3.jpg)
在佛教里的「八风」即: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称」──就是称赞,例如有人说你的修行很好、看起来很庄严、很有悟性等,这些称赞,让人听了心里很高兴,就是被“称”风吹动了;本来平静如水,却泛起了波浪,这就是众生境界。
「讥」──是讥笑、讽刺,甚至是责骂。这些举动会让人感到羞辱,心里也因此而愤愤不平,即是被“讥”风吹动。
「毁」──是毁谤。听不得别人说自己的坏话,甚至报复心重。一旦有人毁谤自己,心里就十分不爽,这即是受到“毁”风吹动。
「誉」──是称誉。当有人对我们进行褒奖、称誉,甚至是戴“高帽子”时,我们会对这种名声和荣誉感到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就是被“誉”风吹动了。
不为八风动,则不生憎爱
「利」──是利益。当眼前收获了金钱利益,或者突然转运,事业成功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时候,必然感到喜出望外而失去了原本内心的平静,这就是被“利”风吹动。
「衰」──是衰败、失败。当我们遭受生活中的各种失败,事业、家庭、人际交往,甚至遭遇病痛和挫折等等,情绪一落千丈,这就是被“衰”风吹动。
「苦」──是苦受、烦恼。当一个人身临苦境,或者他的烦恼太多,以至于身心难以继续承受,内心就不再安宁,这就是“苦”风。
「乐」──是快乐或快乐的感受。当人的身心感到快乐,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家庭、事业等各方面都顺风顺水的时候,往往容易得意忘形,迷失初心,即受到“乐”风吹动。
智者于苦乐,不动如虚空
在生活中,这「八风」于人是不可避免的。
《大宝积经》云:「不为八风动,则不生憎爱。」
又云:「智者于苦乐,不动如虚空。」
外在环境往往会给一个人带来很大的影响,顺喜逆忧是人之常态,因「八风」吹动而产生贪、瞋、痴、慢、疑等各种烦恼,因此憎爱不断,烦恼不息。
那么我们能从佛经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心经》中的观世音菩萨,即观自在菩萨,其名号的由来和意义是什么呢?
「观」可分为内观与外观:内观——观自在,外观——观世音。
「自在」是指自身的解脱无碍。「世音」是所观之境,包括了一切众生种种的音声,是一切在苦恼中的众生称念菩萨求救之声音。
正是因为菩萨有大慈悲和大定力,才能做到丝毫不为「八风」所动,自在清明,悉听世音。
《心经》中所说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般若」就是真正的智慧和定力。
学佛修行,就是要学般若的智慧,无论顺境逆境都能以平常心对待,内心清明不为外物所动,才能真正的超凡入圣,获得解脱和自在。
正如《达磨二入四行观》所说:「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
做人切忌起恶念,只动善念且不执着,心中无喜无悔,不受波动,就是圣人的心和菩提心。这样的真心修行才是「冥顺于道」。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6394/f3e3a4bcaf9694e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6394/07c9a115bf3ff2e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