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碰撞的重要事件

碰撞的重要事件

作者: 木杉bin | 来源:发表于2020-10-28 19:47 被阅读0次

题记:许多事情当时根本不知道其对未来的意义。

1.小亚细亚

宗教:伊斯兰

俘虏路易九世

从1248年延续到1254年,年轻气盛的路易以倾国之力出击,据说有14万大军,1800多军舰,目标是萨拉丁后人统治下的埃及。但在占领了达米埃塔港之后,就遇上瘟疫袭击,使得元气大伤。十字军进攻开罗途中,前来迎战的埃及苏丹萨利赫突然在军中病死,形势似乎大好,但由奴隶组成的埃及近卫军在萨利赫的爱妾珍珠小枝率领下仍然打败了疲惫的十字军,御弟阿图瓦伯爵捐躯,圣路易本人也“光荣地”沦为阶下囚,交纳了80万金币的罚金后才获释。法王路易九世发动第七次十字军东征,进攻埃及阿尤布王朝。十字军先胜后败,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以大笔赎金赎回。阿尤布王朝也于1250年被马木留克王朝取代。拜伯尔斯对抗了十字军拯救了埃及以及其宗教。

对抗怯的不花

1252年至1260年,旭烈兀率领10万蒙军进行第三次蒙古西征,灭巴格达末代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大有把西亚穆斯林势力连根拔起之势,之后蒙古征服者建立了伊儿汗国,继续准备西征,近东伊斯兰世界的存亡岌岌可危。1260年9月,在对抗蒙古西征大军的艾因·贾鲁战役中,素丹古突兹率将士12000人,拜伯尔斯为先锋官,成功的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引诱两万蒙古军深入,在约旦河左岸贝桑附近的与主力会合大败蒙古军队,击毙统帅怯的不花,阻止了蒙古人的西侵。拜伯尔斯对抗了鞑靼人再次拯救了埃及以及其宗教。

这两次战役在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大了影响,无论那一次战役的反面的结果都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2.欧洲

宗教:基督教

图尔(普瓦提埃)战役

8世纪20年代初起,由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组成的阿拉伯军队越过比利牛斯山,攻入了法兰克王国阿基坦地区。732年,阿拉伯军队在西班牙省督、阿拉伯名将阿卜杜勒·拉赫曼·迦菲齐率领下,大举进攻高卢地区。阿拉伯军队在波尔多击败了阿基坦伯爵厄德。阿卜杜勒·拉赫曼·迦菲齐随后率骑兵沿通往巴黎的罗马旧道北上,进抵普瓦提埃。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率军准备在此迎击。

10月的一个星期六,双方在普瓦提埃展开激战,战斗到了夜晚才停息。阿拉伯军队统帅阿卜杜勒·拉赫曼·迦菲齐阵亡,法兰克军队的损失也很严重。次日清晨,查理·马特发现阿拉伯军队已连夜撤退,并弃下了大批辎重。查理·马特由此成为这次战役的胜利者,并因而获得“锤子”(音译为马特)的称号。阿拉伯军队退回到比利牛斯山以南,他们在欧洲大陆到达的最北界限即为普瓦提埃,此时的阿拉伯帝国已经达到了其地理扩张的极限。

普瓦提埃战役是一场决定整个人类西方文明命运的决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惨败而归的阿拉伯人此后再也没有能力对西方文明世界发动入侵。这直接保证了西方文明尤其是基督教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发生在公元732年高卢的法兰克王国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普瓦提埃战役决定了整个西方文明的命运。

勒班陀海战

勒班托海战是指在1571年,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强大海军向欧洲发起进攻时,由西班牙殖民帝国、罗马教廷和威尼斯组成的联合舰队与奥斯曼舰队在勒班陀海角发生的一场大战。基督徒们取得完全的胜利!经过4小时激战帕特拉斯湾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基督徒在勒班陀击沉了将近200艘穆斯林战船,阿里·巴夏及2.5万奥斯曼官兵毙命,数千人被俘,4万名奥斯曼舰队上的基督徒划桨奴隶获得了释放。基督教方此战后虽然没能夺回塞浦路斯,但他们挫败了奥斯曼人控制地中海西部的企图。勒班托海战后,奥斯曼土耳其海军遭到毁灭性打击,本来拥有约三百艘战船的奥斯曼舰队只剩下不到百艘战船,其中很多受到重创。联军虽然获胜,但由于神圣同盟国家互不协调,未能把奥斯曼帝国势力逐出东地中海。奥斯曼帝国只是暂时的失去了地中海的海上霸权。之后土耳其人只用了一冬季便重建了舰队,而且舰船数量比战前还有增加。

最终联军大获全胜,极大地增加了天主教国家的士气。战后1573年威尼斯共和国单独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和约,这场战役在很大程度了阻碍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向西方的扩张。

3.东亚

宗教:儒教

台湾收复战

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日俄战役

日俄战争是1904年-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而进行的战争。1900年7月,俄国利用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派兵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02年4月,中俄签订 《交收东三省条约》,但当年10月俄国第一次撤兵之后,便不肯继续履行条约,招致日、英、美等列强的反对。1903年8月12日,日本正式向俄国提出交涉,要求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有“优越利益”,日本只承认俄国 “于满洲铁路有特殊利益”。两国几经谈判均未获结果。

1904年2月6日,日本照会俄国终止谈判,并断绝外交关系。2月8日,日本海军未经宣战突然袭击俄国驻扎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日俄战争爆发。2月12日,中国清政府以日俄两国 “均系友邦”为由,宣布局外中立。俄军由于补给困难以及指挥无能,屡遭失败。5月,日军占领大连;1905年1月又陷旅顺;3月,夺取奉天(今沈阳);5月,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击溃俄国调来增援的波罗的海舰队。由于对马海战的惨败及国内革命的爆发,俄国已毫无获胜之可能。此后美国出面调停,8月10日,日俄双方在美国朴茨茅斯正式举行和谈,于9月5日签订 《朴茨茅斯和约》。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特工天才明石元二郎在俄国资助和策动沙皇政府的反对派发动革命,把俄国腹地闹得天翻地覆,对马海战之后,尼古拉二世为首的统治集团,完全失去了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命的希望,日本方面鉴于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也认为继续打下去对它不利。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欣然出面斡旋。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俄国被迫于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签订和约。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利益”,并且不得阻碍或干涉日本对朝鲜的任何措置。俄国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俄国将由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线,以及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均转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日俄战争的结果正式显现出20世纪的政治与战争的数项特点,许多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创新都首次用于日俄战争,如速射炮、机枪和射击准度更高的卡宾枪都在日俄战争中首次被大规模使用。日俄战争也是东亚三十多年来第一次涉及两个现代化国家武力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它因此被一些人称作“第零次世界大战”。

广义来讲,东亚是儒教的文化体系,这两次战役在影响了亚洲文明未来的格局。

相关文章

  • 碰撞的重要事件

    题记:许多事情当时根本不知道其对未来的意义。 1.小亚细亚 宗教:伊斯兰 俘虏路易九世 从1248年延续到1254...

  • 为了日更

    事件的规划固然重要,但是生活的精神碰撞更加重要,所以这个点儿还在碰撞思维。 多么想能够做到,不为了做什么而去做什么...

  • 基于Unity整合BEPUphysicsint物理引擎实战

    上一节我们详细的讲解BEPUphysicsint 的物理事件。此物理引擎会产生了碰撞事件与非碰撞事件,碰撞事件大家...

  • 碰撞事件

    书名:代码本色:用编程模拟自然系统作者:Daniel Shiffman译者:周晗彬ISBN:978-7-115-3...

  • Unity碰撞事件与触发事件的监测方法介绍

    一、碰撞事件 1).如何理解碰撞事件? 碰撞事件简单来说就一个物体与另外的一个物体一旦相互接触就产生了碰撞,而此时...

  • 03物理引擎

    人机交互 碰撞器 刚体组件 碰撞检测 触发事件 物理材质 射线

  • Unity手册—碰撞检测相关汇总

    本文汇总了用于碰撞检测的方法和设置原地址:Unity手册—碰撞检测相关汇总 碰撞组件 刚体 两物体若要发生碰撞事件...

  • cocos 简单的碰撞事件

    第一步:为对象添加碰撞组件 (可以添加圆形碰撞,矩形碰撞,多边形碰撞) 第二部:创建js脚本 (一定要挂载到对象身...

  • Cocos Creator 碰撞事件

    分为两种碰撞 准备条件 因为碰撞和物理引擎默认都是不开启的, 所以下面这两个方法必须先要开启才能使用, 否则白搭条...

  • BEPUphysicsint碰撞事件详解

    上一节我们給大家介绍了BEPUphysicsint的基本使用,在游戏开发中我们经常要使用物理引擎的事件,所以本节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碰撞的重要事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ar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