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的总结啦,大家都知道曾国藩是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个人。
那么,生活在现实社会的我们,读了这本书之后,首先在个人修养的提升上,我们要学习曾国藩注重培养自己的恒心、慎独和自我反省,不断地提升个人的道德与品行。 他每天做三件事情培养自己的恒心,分别是读十页史书、写日记和记录一则茶余饭后的闲谈。在数十年间,曾国藩从来没有间断过。
六十二岁时候呢,已经功成名就的他,在日记中的自责自省,和他三十岁立志做圣人的时候,仍然一模一样。他用三十天戒了烟,然后用三十年,来戒掉其它更难戒的毛病。
曾国藩的修身过程给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资质非常平庸的人,甚至是一个笨小孩,如果实心实意地进行自我完善,通过陶冶变化,也可以成为圣人、超人。
曾国藩对自己的品行要求很高,哪怕是一个人的时候,也从来不放松。他曾经在梦里梦见别人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醒来之后,对梦里升起的一点点贪念非常郑重的反省。后来和朋友聊天,朋友提起了有一个人也得了一笔意外之财,曾国藩晚上还专门在日记里批评自己,又被唤起了贪念。
他不仅慎独,还会时刻检视自己的内心。他给父母的信中反省曾经对朋友太过苛刻不近人情,后来还专门登门拜访向人道歉,最终和朋友和好如初。他给儿子写信也会常常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儿子们要勤劳持家,彼此敬爱,这样家庭才会长久的兴盛下去。
在家庭教育中,曾国藩看中以和为贵,他总是付出,不求回报地维持着和家人、兄弟姐妹间良好的关系。在和弟弟妹妹的相处中,他常常说“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无论是弟弟想要读书,或者是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曾国藩都是不遗余力的倾囊相助。除了扶持和帮助弟弟妹妹,他也能虚心接受弟弟们的建议,丝毫没有大哥的架子。
在大家庭中,他宣传“满招损,谦受益”的思想,约束家人越是官场亨通的时候,越是要谨慎行事。和孩子的相处中,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成为“勤、俭、谦”的君子。他一直认为,就算是大富大贵之家,也靠不住,难以长久。只有一直勤俭,才是持家之道。
曾国藩还告诫弟弟妹妹们,“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及俭,难于登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他留下来的至理名言。
在职场上,曾国藩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为人低调坚忍,待人宽厚以诚。就算是皇上的不足之处,他也不害怕地指出来,他的态度是:“余益当尽忠报国,不得复顾身家之私”。和同僚们的相处之道,他认为,“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对待同事,他觉得富贵功名都是虚妄,只有宽广的胸怀和纯粹利他,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事情。
他曾经一路提携左宗棠,可左宗棠却时常在人后谩骂曾国藩,甚至多次鼓动同事弹劾曾国藩。
但当左宗棠在西北征战时,曾国藩不计前嫌,倾尽全力支持。无论左宗棠如何谩骂敌视他,曾国藩都是毫不在意,当曾国藩离世时,左宗棠是第一次低下了头。他对曾国藩最终的评价是,“为国谋划的忠诚,还有善辨人才的英明,我自愧不如曾相国你呀;既像扔石头那样不留情面地指出错误,又同心协力做事情,像黄金一样坚固,我和曾相国两人不辜负平生的交情。”
凭借着优秀的人格魅力,曾国藩收获了部下和同事们的信任和追随,也获得了老板的赏识,职位步步高升。
曾国藩的一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失败的。他是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补天的女娲。
然而在垂暮之年,他猛然发现自己一生的奋斗,以一人之力,无法挽回传统社会积千百年形成的强大颓势。
他没有能探悟到拯救旧世界的真理,没能实现自己澄清天下造福万民,创造一个以儒家学说为指针的太平世界的理想。
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
我们读了《曾国藩家书》,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时牢记曾国藩是如何自省和持之以恒地做事,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层级的飞跃,实现远大的人生抱负。
让我们再次回顾曾国藩的一生,他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很高。他出身平常,天赋堪称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的,身体也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
年轻的时候,他的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
但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
也希望我们所有的读者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实现一个个小逆袭,成就自己的人生。
最后,我想用《摔跤吧,爸爸》里面的一个句式来结束本篇:曾老师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功,更是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笨"的人的成功,他就是榜样、就是标杆,他的成功我们可以借鉴甚至可以模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