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了。
——萧伯纳
在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为了达成设定的目标,需要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表达出来,普通人以为这样就是沟通了。事实上,却没有获得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式,达不到我们想要的协同效应。
在与他人的互动行为中,我们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关键对话,才是解决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关键对话呢?在《关键对话》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关键对话是指可以影响我们生活的那些日常对话。
关键对话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对话双方的观点有很大差距。其次,对话存在很高的风险。最后,对话双方的情绪非常激烈。
举个最普通的例子。一对夫妻要装修新房,在装修风格上,产生了分歧,这时,就形成了关键对话,夫妻俩坚持己见,各不相让,最后导致矛盾上升,夫妻关系恶化。
每当我们面对关键对话时,下意识的反映就是暴力对抗或转身而逃,而不是采用机智的说服和友善的关注来解决问题。对话内容越关键,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越差。
那么,在面对不同意见和激烈的情绪时,也就是产生关键对话的时刻,我们要做的是:从“心”开始,审视自我。
首先,你要关注自己的真正目的。要清楚自己希望通过对话获得什么。在对话过程中,无论出现多少次可能转移注意力的情况,依然能坚守自己的目标。
简单地说,就是不要让对方的激烈言论和恶劣情绪影响你的主观判断能力。
可以停止对话,冷静思考,询问自己:我希望为自己、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
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我该怎么做?
其次,在对话过程中,始终注意维护安全感,即让对方毫无心理压力地和你展开沟通。
不做“傻瓜式选择”,即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式的选择。面对问题,不逃避也不对抗,无论出现多么棘手的情况,对话永远都是最可行的选择。
所谓对话,需要双方实现观点的自由交流。
当你担心对方拒绝接受你的看法时,你便会表现得非常强势,迫使他们接受自己。当你担心说出真实看法会受到某种伤害时,你便会犹豫畏缩,隐瞒内心。
显然,无论是对抗还是逃避,这些反应全都是由恐惧感催生的。
与此相反,只要在对话中营造出足够安全的气氛,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讨论任何问题,对方会全神贯注地聆听你的看法。
同样,如果不怕受到攻击或羞辱,你可以坦诚接受对方的任何观点而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其实人们不会因为你表达的内容感到气愤,他们表现出抵触情绪是因为在对话中失去了安全感。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对话内容本身,而在于对话的方式和气氛。
当安全气氛受到威胁时,应该跳出对话内容,不要纠缠于刚才说过的话。
你能做的就是,暂停对话,营造安全感,然后再返回对话。一旦恢复了安全的对话气氛,接下来就可以和对方自由讨论所有问题了。
对话中的安全感,即是营造共同目的和相互尊重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完成关键对话,达成我们的共同目标:
首先,必要的情况下,向对方道歉。当你的做法破坏尊重感时,应当向对方道歉。
其次,利用对比说明法重建安全感。向对方阐明自己的真正目的,说明你不想实现的目标,对比法不是道歉,而是为了消除对方的误解。
第三,寻找和开发共同目的。如果明确双方目的之后仍无法取得一致,那就想办法开发级别更高、更为长远,能够帮助双方避免争执的新目标。
最后,和对方共同构思、策划新策略,完成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如果你在与人的交流沟通上存在着烦恼,不妨读下科里·帕特森的《关键对话》,相信会从中有所受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