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自述
二十、觉察“沟通”过程中的“漏斗效应”

二十、觉察“沟通”过程中的“漏斗效应”

作者: 莲侣 | 来源:发表于2020-11-30 17:29 被阅读0次

    醒来·第一部《我从抑郁中走来》

    青山紫萝

    二十、觉察沟通过程中的漏斗效应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毛空告诉艾子:“一只鸭子一次生了一百个蛋。”艾子不相信。毛空又说:“是两只鸭子生的。”艾子还是不信。毛空又说是三只鸭子生的,艾子也不信...... 这样,最后一直增加到十只鸭子,艾子就是不信。过了一会,毛空又告诉艾子:“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三十丈长、二十丈宽的肉。”艾子也不信,毛空又缩短到二十丈长、十丈宽的肉。艾子问毛空:“你刚才说的鸭子是谁家的?肉掉在什么地方?”毛空说:“我说的话都是在路上听别人讲的。”于是,艾子对他学生们讲:“你们可不要像毛空那样道听途说!”

    《论语阳货》中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如果我们只是相信听来的,并传播不真实的信息,那就是无德行为。

    在百特尔的心理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个游戏,二十来位同学排成圈,由我写出一个数字,用自己双手向临近的一位同学的肩上暗示传递,使之会意,然后依次传递给最后一位同学。结果由我写出的“19”,最后一位同学收到了“512”,中间没有一对同学之间的传递是完全吻合的,当然也有契合度相对较高的,也有风马牛不相及的。

    其实这种沟通的信息衰减现象随时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随时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而已。

    我们活了半辈子或一辈子都不明白为何如此“累”,如此“孤独”,如此“无奈”,如此“怨愤”。其实有许多的怨恨恼怒烦来自于与人沟通的不畅。

    “沟通”是情绪、情感、能量的交换和传递、流动。人在传递和接收信息过程中,会对信息进行主观筛选,同时还会选择性遗忘或屏蔽,这就是沟通过程中的“漏斗效应”。

    “漏斗效应”是沟通不畅的罪魁祸首,因此我们需要时时觉察,“勿让浮云遮望眼”。

    一、觉察沟通中的“漏斗效应”,首先要觉察我们传递信息时是否具广袤之心,是否存好心,说好话。

    应具广袤之心,需要对语言修练、加持,需要用慈爱的语言作为沟通工具。慈”就是“爱心”,欢喜之心。沟通前要存好心,修口业,说好话,对任何人都用“爱”的语言,说对的话,给别人力量。我们要思考自己说出的话有没有让别人“自卑自责”,能不能激发别人的智慧,会不会给人以“光”感。

    嘴可以“打人”、可以“示人”,语言暴力,指责,唠叨,训斥是在虚待心灵。如果沟通中善于“谈情说爱”,就能花开花见,人见人爱。那样,沟通者易对你产生兴趣,就会减少“漏斗效应”产生的影响。

    [if !supportLists]二、[endif]觉察“漏斗效应”,要觉察接受者自身的“漏斗”,也就是“我执”,固有经验,成见。

    沟通中,用“我”的内心去接受传递出的信息,主观性很强,我们本身就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对信息进行筛选或者筛除。心里想什么,看到的一切,关注什么,就接收到什么。而固有经验(成见)往往会使我们对信息的判断先入为主,断章取义,想当然,这就是“我执”。坚硬的“我执”会干扰我们接近真相,对接收到的信息“无一例外”都打上了“我”的烙印,最后收到乱码。正所谓“心如工画师,万法由心造”。

    闺蜜A与先生长年冷战。

    她固有经验是:婚姻AA制,不能称其为家,一家人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割裂,除非不爱我了,不愿意成为一家人。她自己原生家庭就是这样,父亲把所有工资都交给母亲,都是母亲统一料理这个大家庭。

    她常对我说:夫妻是前世冤孽,前世跟谁有仇,今生就与谁做夫妻。她不相信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能够真心以待,更不相信情爱、婚姻。

    她对先生的成见:酒鬼,自我陶醉,不上进,沽名钓誉。

    实际情况是:她与先生的沟通问题,首先第一次造成的伤心,就是AA制。是在先生亲戚朋友长期满坐于家的情况下,是他家处于农村,负担重于她,是在她收入不低于他的情况下,是在她们因为开支闹矛盾的情况下,她先生提出的。尽管她先生也解释过:是怕拖累妻子,只是暂时。尽管闺蜜确实没有因为AA影响自己生活,反而自己更轻松,更自由。

    闺蜜A的“漏斗”效应:只关注了割裂,没有关注到自己麻烦的减少;只接受到了经济的割裂,没有接受到他说的体谅我,化解亲戚来往太多的矛盾。

    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对婚姻的完美期待来忿对了这个提议,是闺蜜A接收到了乱码。

    三、觉察“漏斗效应”,还需要觉察沟通中的情绪干扰。

    如在心理课堂的游戏活动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力求将自己的信息传递出去,我们本应平心静气地接收对方传递的信息。可是在其间,却有人担心别人会不会收到,有人还在想自己的传递方式会不会是最好的,有人好奇老师设置游戏的目的......

    “想到”就有杂念,随之产生各种情绪,这样真相就会衰减。疑惑,担忧,焦虑等情绪伴随着信息传递,而后接收到的真相就会产生“漏斗效应”。

    然后,我们收到对方传递的信息就是“我”“以为”,但是“以为”却并不然,是一种虚妄,表面一切如法,实则如梦幻泡影,刹那即逝。所以我们对沟通的结果,永远不要那么坚持,信息得通过六根来验证,方可实现正知、正见、正念。

    要做到避免情绪干扰,首先要觉察自己有没有空心,头脑有没有清晰。这就需要回到我们修炼的根本上来,那就是“静心”。要有专注力,知止方可定,然后方可静,静方可安,安才能虑,虑才能有得,得到真相。止水方能“静”,“静”如“镜”,“镜”才有聚焦功能,才能真实清晰地照见自己,照见真相,杂念就似摇晃的水,只能浑浊不清,如此这般,如何能看见真相。

    另外,在沟通中,安静友善的眼神,可以产生移情和反移情。

    对听到的,收到的信息,首先要质疑:我是静心听到的吗?“道听途说”中的艾子就有一颗清净心,所以才能笃定事实真相,准确判断信息的正误。

    闺蜜B与先生关于去旅游的沟通过程中,发生了矛盾。其原因是她自身就带着强烈情绪:一是厌烦先生这段时间的酗酒行为,想起那些回家不洗脚就上床睡觉也厌恶;(厌恶情绪)二是先生说退休要回老家买房,她就不想跟他过下去了;(杂念)三是回想起过往种种怨恨恼怒烦。

    下面是妻子带着情绪与先生交流的内容:

    妻子:我要出去旅游

    先生:我请不到假

    妻子:我一个人去,本来没有想跟你去

    先生:我觉得你不正常

    妻子:不要用你的不正常来衡量别人正不正常,难道喝酒种庄稼不洗澡不洗脚就正常?这些年,我已经习惯,不,是麻木你的不正常了,也请你继续麻木我的不正常。

    先生没有再回话。

    因为情绪,把正常沟通当作发泄不满。这次的沟通明显的是被情绪干扰,而没有去认真接受对方的信息,从而加深隔阂。

    四、觉察沟通的漏斗效应,还要觉察沟通者之间是否同频共振

    沟通中,如果做不到“同频共振”,就会出现各说各话的现象。而影响“同频共振”的主要因素是:心灵的封闭。世界上最遥远的是你在我身边,我却看不到你的眼。

    在百特尔心理课堂的手指游戏中,要求两两相对,先在心里想象自己手指头上写A还是B,然后想象对方手指头上写的是A还是B。杨俊义同学先只关注自己的左右手的A、B,说他们在互相发光,他没有注意到“我”这个沟通者的存在,我传递的“B”,他根本没有在乎和关注。

    沟通中,他看不见我的存在,没有把心放在当下,把心灵封闭在了自我之中,这种不开放的心灵就成了沟通的最大障碍。即便外面是阳光雨露又如何能进来?同时,开放的心灵,自己才能发射出去。

    另外心灵封闭,内心就有防御,沟通也会缺乏真诚,我们的认知模式干扰了接收的信息,就很难实现同频共振

    所以,我们要用心、用亲近心,收菩提志,努力与对方做到“同频共振”,方可预防“漏斗效应”。

    现实生活中,特别家庭沟通中,这种现象很常见,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往往心门是关闭的,即便沟通,也常常各说各话。长此以往,就无法达到“同频共振”,你要旅游要浪漫,他要钓鱼种庄稼;你要约闺蜜,他就约亲戚;你累了,不想跟他说,他烦了,不想告诉你。甚至干脆宁愿告诉外人,也不愿与家人沟通。

    一朋友正在情绪低落地数叨着她先生的不是,表诉着对婚姻的无望时,她的手机却跳出了一个信息。她先生发个信息:告诉她赶快回家了,晚上过腊八节了。

    她说:在过去,对她先生的短信,如果心情好点,一般就回个“好”,心情不好时就不回信息。这就是他们长期的沟通模式,也没有想过要去改变,只是常抱怨充满婚姻生活。

    其实我们往往对社交圈的别人:朋友,同事,晚辈等可无限包容,温情融融,可却总是忽略身边最亲近的人。

    其实我们原本具足,明明生活在爱中,却说自己找不到爱。我们原本有很多智慧,却说自己解决不了问题。那是因为我们少了一颗智慧心,那是因为我们在麻木的生活中,没有正常的沟通方式,造成了灯前黑。

    许多时候生命就在这样的睡眠状态,不知道要醒来,才能见到光。更重要的是不知道怎样醒来,才能见到光。

    觉察沟通中的“漏斗效应”,就是接近真相。

    ߽��n�C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十、觉察“沟通”过程中的“漏斗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fd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