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90194/4733d0642fddc250.png)
当我们与人冲突时,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对事实的判断与对方不同,才引起误会。
那么,在与孩子沟通时,也是一样的。
当父母或孩子有一方,出现情绪时,很大可能是因为对事实的判断不同,而引发冲突,因为都在为自己的判断来辩护。
正如盲人摸象一样,父母看到的是大象有耳朵,孩子有可能看到的是大象的肚子,两人虽然说的是一件事,都摸的是大象,可对大象看法却不同。
如果孩子再说他看到的是大象像一面墙,父母说大象像扇子。两人就大象像墙或扇子,而争论或一方妥协:不想争论,表面上像是认同另一方,可内心却不服。
当父母与孩子,有了冲突,要怎么办呢?
举个今天发生在两个孩子(两人均六岁)身上的例子,或许会给您些启发:
小H和小Y在厨房都拿着吃过饭的碗,就谁先吃过饭在争论,因为他们都想先洗碗。
按规定,一次只能一人洗,后面的人需要排除。
我被拉过去当‘裁判’。我过去时,两人还在说是自己先吃完的。
于是,我就请他俩各自除述自己的事实,孩子虽然一下子说不清事实,但也了解了大概。
原来,小Y先吃完饭端了碗,在厨房排除准备洗碗(前面有人在洗碗),在等的时候,又去拿了块馍,站在旁边,放在嘴巴里吃。
正吃着,小H也吃完,端着碗过来了。
此时,前面的人离开了,小H和小Y都说自己是先吃完饭的,于是两人就争着先洗碗。
等各自都说完时,小Y已经意识到自己是吃着馍,已经明白是没吃完饭就准备洗碗。
而小H则说他是吃完饭才离开桌子,再去洗碗,明白是吃完再洗碗。
亲爱的,您看到两孩子冲突的问题主要出在哪儿了吗?
是的,两人对吃完饭的标准定义(理解)不同。
小Y认为离开了饭桌,只要端了碗去洗就是吃完,无论嘴巴里是否有食物;
小H认为嘴巴里有食物,就是没吃完,吃完了才能离开饭桌,才能洗碗。
即:一个认为离开饭桌就是吃完,一个认为嘴巴里没食物就是吃完。
而我只做了一件事:让他们看到了对方(吃完饭的)标准与自己的不同。
用的方法是:陈述事实。
因为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看到的是事实的全部,实际上只是事实的一部分。
当有其他人说出来时,会了解得趋于全面些。
就这件事而言,
只要孩子看到了对方的,又被认同了,后面的事情就好解决了。
说出事实,很简单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任何的沟通技巧不用学,只需说出事实,事情就能解决大半。
让孩子说事实,父母自己说出事实,亲子关系就能得以很大的改善。
那,如何说事实呢?
不要以为,我们是成人,就会说事实。
多数人,一出口就是评论、判断,这样就直接断了他人说事实的心思,而对方条件反射性地会回击,冲突产生。
方法很简单:
把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嘴巴尝到的,身体接触到的,即:五官感受到的,说出来。
如同放电影一般,如实再现。
事实有个特点:任何人说出来的都一样。
您可以尝试着说一下,让旁边的人帮着判断一下,是否与他所说出的一致。
练习,练习,再练习。
练习说事实。练习会了再教给孩子
让孩子说事实,能解决亲子关系中大部分的问题。
出书训练营第60篇作业 江瑞
江瑞:
简简家庭教育创始人,关注学习能力、自我成长,家庭和谐。
微信: dai201406;QQ:123177318;
公众号: jiangrui543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