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每天记录,每天自省吗?
效率追求者经常讲的是复盘,复盘可能更多的是基于项目,整个事件进行,而自省,则更多的在于对自我的分析和剖解。
菜头叔在得到有一个课是《成年人修炼手册》,今天听了关于自省:控制“分寸感”的旋钮 ,收获颇多。
菜头叔开篇就说,当你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一切都过得很平顺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周围有些人在忍耐你。因为当一个人过得太平顺时,那么他就会失去自省的能力,觉得一切理所应当,觉得一切刚刚好。
当然没有什么刚刚好,当我觉得刚刚好的时候,一定是自我溢出了边界,侵占了他人的领地,因此我们才会觉得称心快意。通常情况下,人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意识不到自我究竟是什么模样。山本耀司曾经说过,自我一定要和外界发生猛烈碰撞的时候,一个人才能发现自我的存在。
但菜头叔认为,自省并不是意味着找到自己的错误之处那么简单,因为谈到自我就会有他人。因此,自省更多的是检查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确定边界在哪里。人们形容亲友之间的关系紧密,会说“亲密无间”四个字。而菜头说说,他自己得到的教训却告诉他,永远是亲密有间,人和人之间永远存在着距离,控制好这个距离就是所谓的“分寸感”。分寸感太强让人感觉拒人千里之外,毫无分寸感则会让人感觉到窒息,自我受到全面压制。自省是控制这个距离的旋钮。
人总是有可亲可爱的一面,也有令人厌憎的一面。人们之所以还能够愉快地相处,应该是彼此都用可亲可爱的一面相对;人们之所以还能更近一步,是因为觉察到对方令人厌憎的一面,但是依然选择把对方当作一个整体接受下来。而在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事情是通过自省,控制自己流露出令人厌憎的那一面,控制在他人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当自我开始膨胀的时候,就会天真而自信地认为自己只有一面,人人都爱自己,自己可亲可爱的一面总是能够奏效。当然,这只是一种幻想,我们通常达不到那个程度,做到不让人讨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是的,能找到一个让自己舒服,也让周围人舒服的位置并不容易。因此,自省,应该是每一天都要做,且让这个习惯贯穿一生的事。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进行深刻有效的自省呢?
分享菜头叔自己梳理的九条自省方法,供你参考,也邀请你一起来践行:
在每一次谈话中,我倾听别人说话的时间是否占到50%以上?
2.和别人说的每一句话,是不是在听懂别人意图的基础之上?
3.我和别人说的每一句话,是为了提供真实价值还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4.我有没有用打断、嘲讽、反问的方式和他人对话?
5.我是不是越过了边界,对我不懂,或者并不关心的事情发表了看法?
6.我在每一句话出口之前,是否先想过一遍,说出来会不会后悔?
7.我此刻的状态究竟是单纯地感知,还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某种欲望?
8.我此刻是否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
9.此刻别人眼里的我可能是什么样子?
我们并非天然地成为我们自己,那个所谓的“自我”其实是在人群中慢慢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观感和期待塑造了自我。让我们一起努力,自省,践行,成为更好,更闪亮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