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意识背后的力量 | 行为与意识之间存在着何种关联?

意识背后的力量 | 行为与意识之间存在着何种关联?

作者: 钰晨成长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23-07-10 19:14 被阅读0次

    今天要分享的是买了很久、最近才开始读的一本书,叫做《谁说了算?》,本书区分了左右脑的具体分工,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是和意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也给我们普通读者一个了解脑科学的机会和思路。

    人们大多数时候都在会无意识的状态下做出选择、行动,但对每个人而言都如此,不论你认为他人的行为多么令人匪夷所思,当事者本人也都能够找到一系列支撑自己行为的理由。

    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合理化我们曾经做过的事,而做出选择和行动的那一刻,往往都是无意识的。

    这是因为我们的左半脑中有个解释器,它很擅长在杂乱无序的事情中创造秩序。

    就算是遇到随机事件,它也依然会挖掘出一切与事件结果相关的大量信息,从中梳理出一套看似合理的解释,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当你看到一个人无意识地做了一件事时,你去上前询问他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他会毫不犹豫地给你做出一大段合理的解释。这种情况,大家应该并不陌生。

    在对这些事后解释的描述中,有斩钉截铁的部分,同时也会存在一些诸如“我猜、我推测”、或是“我不是很清楚,但我倾向于...”的表达。

    人们固执地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的事情,自己都应该给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甚至不愿相信有随机、偶然的可能性。

    但仔细想想,这样的思维模式,岂不是很辛苦。对于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也硬是要给出一个既能说服自己、又能说服他人的解释。

    我们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左脑的解释器会接收从右半脑传来的信息,左脑负责串联因果关系、寻找规律、构建所谓的秩序。

    换句话说,左半脑中解释器的存在,使我们认为自己拥有自由意志,谨慎且有意识地做着各种重要的选择、决策和行动,有意识地掌控着自己的行为,并且能够为自己有意识的行为负起责任,但实际上并没有。

    行动在前、解释在后的人们,总是会在需要拿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去重新合理化自己已经做过的事。这意味着,对自身行为负责,似乎是件很难办到的事情。

    把原本不合逻辑的行为,变成一段能够从中找到合理性的行为,这个过程的复杂性、以及这种行径被完成的熟练程度,就足以说明人们的意志并不自由。

    拥有自由意志,意味着,我们能够对自己无意识、且自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为在他人面前呈现一个美好的形象,而在事后对自己先前的行为做各种解释。

    个人责任只有在社会互动中才能体现出来,一个人的行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解释呢?要么是怕被误解、要么是已经被误解、又或者是希望他人能更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思考。但如果没有社会的存在,或者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存在,那么一个人的行为就没有解释的必要了。

    意识总是在行为之后,因此自由的行为背后一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包括个人及社会责任) “责任是源自社会交流的一种生活维度,而社会交流需要多个大脑的参与。当一个以上的大脑进行互动,不可预测的新事物就开始突现,建立了一套新规则。”

    人在由多个大脑参与的社会互动中,需要重新适应这个群体共建的、或者说群体中大多数人接纳的规则。

    孩子从小就会通过模仿大人的行为和表情来与其他人产生互动,这其实就是在参与家庭,也可以说是社会互动。

    实际上个人利益的实现也需要在群体竞争及合作中才能实现,而人类又的确需要从切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所以归根结底,人类需要在社会互动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能够考虑社会利益的人们的个体行为也在塑造着群体进化。

    也就是说,人们的行为一边影响着整个社会(自己所参与的部分),一边又在被这个由多个大脑参与而构成的社会所影响着。塑造与被塑造正同时进行着。

    1978年,神经学家大卫·普雷马克就已经意识到,人类天生就拥有理解他人不同欲望、意图、需求、信仰、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能力。

    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通过辨别他人的需求、情绪和意图等,来决定自己接下来该如何抉择,才能尽可能保持自己想要在这段关系中追求的平衡。

    人们会为了实现利益的更大化或最大化,而做出一些伤害他人的事,并解释为迫于无奈,但却不会主动做出一些伤害他人的事。后者存在的行为是无法满足个体在群体生存状态下的因果关系的,即便是辩解,也不成逻辑。

    假设你与10个人(包括1个婴儿)正在躲避敌军,但此时婴儿哭了,可能会导致你们暴露,那么你会为了救下9个人而结束这个婴儿的生命吗?

    书中列举了很多同类的、与道德困境相关的测试,受试者们的答案几乎一致,但解释却各不相同。

    道德判断及信念的来源,决定了人们对于相同行为背后产生的不同解释,因为道德回路的形成包括了一个人所受的各种与信念、道德标准及情绪系统的影响,这个源头是很难追溯的。

    但处在群体生活中的人类,一方面享受着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也就是众多大脑参与的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利益)、一方面自己的行为也会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的微小因素。

    所以当自身道德回路对社会及他人造成威胁时,就需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作者认为制定和执行法律的人会针对“剥夺行为能力、报复和改造”这三种思路来做选择,即剥夺行为能力、报复,或是改造。

    罪犯需要受到惩罚,但同时,罪犯也需要得到公平的对待。亚里士多德认为,对个体的公平对待,是正义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实现公正的社会。

    实际上所有人都是普通人而已,只是由于我们日常所有接收到的信息、对我们造成的影响等,构成了我们的信念、道德回路,以及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问题,对待自身的行为又会如何解释。

    所以还是持续保持学习心态吧,至少让我们做判断、选择时的依据能相对客观和科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意识背后的力量 | 行为与意识之间存在着何种关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jh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