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 时差认知关系,后文中的“今年”还是指2016年,以此类推。
“局部”是指整年投入在文娱活动这一局部的时间,目前咱不包括宅在家里打的游戏和看的视频,因为属性太“杀时间”。
今年偷点懒,对照的去年的大概理一下(目测每项误差大概在±3):
1.电影:80场
包括在电影院看的(如院线片、影展片、特别放映片等)、剧场里看的(如NTLive),及线下小范围放映活动上看的,同一部电影n刷计为n场。
有意识地重新回归电影院基本上是从2015年开始的,是年的电影统计为62场(再往前一年是19场)。
今年的增长依然不在院线片,而在于玲琅满目的大小影展。影博和艺术电影联盟是两大主力军,前者有“光影之戏”戏曲影展、安东尼奥尼影展、哈内克影展等,后者有英伦影展、“电影语文学”影展等以及其他不成系列的单片。有记忆点的,还有今年以“警匪片”为主题的香港影展、为电影节捡漏特供的日本影展、为庆贺神州大陆上出现第一个艺术院线联盟的老电影展……
2.戏曲:42场
前年26场,去年28场。嘴上说着要少看,漏掉一场还是几天都不太平。
现在除了京昆,粤剧、评弹、梨园戏都成为了日常剧种(心理距离上很近)。今年看过的里面,感觉比较新鲜有川剧、楚剧、晋剧、提线木偶剧、绍剧、豫剧等,多亏了“六百年六百戏”和第二届小剧场戏曲节。
有记忆点的场次有很多,但更重要的是,今年有一些戏、一些瞬间都让我最初刚开始看戏时的那种状态和心情。看戏大概有6年多,我在这不长不短的“戏龄”已经开始出现一种油滑的疲态,一种不管是看戏还是其他任何事情上我都想尽快摆脱的状态。好在今年有所改观了。
3.THEATRE:38场
除戏曲(太重要所以要单拎出来)外的舞台作品。包括舞台剧、话剧、歌剧、舞蹈等,同一个作品n刷计为1场。
如愿地比去年(13场)看了近3倍的戏。二刷(或更多)和读剧本都是新增且凸显的行为。
今年在剧场里除了听到国语和英语,还有日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粤语、希伯来语等。整场听日语和粤语,都会狗腿般莫名激动,但是其他语言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剧场传统就会产生不同大小的隔阂。
个人感觉现在这个市场又热又乱,引进作品难分良莠。但是总体上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确实喜闻乐见。
4.音乐会:9场
5.书/画册/影集/CD:27项
书籍类:包括实体书和电子书。
画册和影集都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开始有了些小兴趣,看得不错;CD大多是音乐会现场的冲动消费。书籍上今年终于确认了电子书和实体书的购买原则,因此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阅读效率;但是在电子书的使用硬件和平台上几乎没有放弃过纠结……
6.讲座/交流会/工作坊:15场
7.展览:20场
8.丢掉的票:5张(和去年打个平手)
- 去年说的话并没有全部实现
- 第一条:失败,而且时间管理更加混乱
- 第二条:成功,且基本满意
- 第三条:成功,今年简单平均够毛估估得RMB 2k/月
- 第四条:失败,只零星地做了些,失败原因跟时间管理混乱及其导致的精力配置不合理有关
所以明年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
我生也有涯,而戏也无涯。以有涯求无涯,求到谁都是前世的小冤家。
没有右边 XXD
-
花絮
今年本来一开始拉了张EXCEL希望年终可以轻松多角度量化透视下,但记了大半年之后手癌发作文档丢失了。所以年底只能强打精神随便统计下给自己个交代,方法是通过留存的票根和行程本的记录结合起来追溯,但很多都不一定完全对都上。
看到这种票根的适合我心里是在诅咒的 -。-
P.S. 个人TOP10能不能出就看剩余脑力。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