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考完后,我找了一份兼职。
兼职干的活都是体力活,每天9-14h的工作量让我喘不过气,工资还不高。
那时的我就在想,现在干的这些以后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回答是:现在干的这些都是廉价到不能再廉价的劳动力,毫无意义。
所以我果断辞职,想去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就选择了考驾照。
说实话,考驾照比兼职还累,每天早出晚归,路途奔波不说,白天还晒一天太阳,经常还没时间吃饭。
但是,我坚持了2个月,没有抱怨一声,当驾照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心里有个声音说:值了!
对啊!干那些无意义的兼职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但考一个驾照却能让你这辈子都不用担心驾驶证的问题!
直到最近读了采铜的《精进》(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里,我才找到了更科学的解释方法。
那些“毫无意义的兼职”,就是短半衰期,所以它毫无意义。而“考驾照”,则是长半衰期,所以你这一辈子都不用担心驾驶证的问题。
§②
那么,在采铜这本书里,究竟是怎样解说这些的呢!
采铜将其分为四种:
(1)高收益值,长半衰期
如:找到真爱,和“大牛”进行一场谈话。
(2)低收益值,长半衰期
如:阅读一本哲学书籍,背诵几首故事。
(3)高收益值,短半衰期
如:打游戏,看综艺节目,玩手机。
(4)低收益值,短半衰期
如:漫无目的地在床上躺一天,和别人赌一天的气。
“收益值”就是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
“半衰期”就是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
由此看,我们就能对照与反省自己的行为了。
大多数人都喜欢做第三第四这种“短半衰期”的事,只有少部分人愿意静下心来做第一第二种“长半衰期”的事。
而正是这样,有成就的人才会是一小部分。
所以在书中作者也建议我们:少做“短半衰期”的事,多做“长半衰期”的事。
§③
作者提出了两个建议,为“采铜法则”:
1. 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 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除此之外,那些“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也可以做,毕竟人都是及时行乐的动物,只不过,不要把这当成生活的重心。
当你的时间全都用在“长半衰期”事情上,一天你或许不会有什么感觉与变化,一星期也不会有,但是十天,半个月,一个月,半年……
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半衰期也在不断延长,厚积而薄发,到时候,你的劳动力就不再廉价,你就不再廉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