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十年一个大周期,今天听到这句话,想回顾一下自己的前三个十年。
0~10岁,从出生到小学四年级,一直生活在农村。两岁前一直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亲生爸爸去世后,就随妈妈来到了养父家。
两个村庄相隔不远,走路大概十几分钟,童年时代的我走路要半个小时。
到了养父的村庄后,妈妈先后生了妹妹和弟弟。
养父这边的亲戚我和姐姐几乎都没去串过门,因为他们嫌弃我们家孩子多,更何况我和姐姐还不是爸爸亲生的。
唯一随心所欲去的亲戚家只有外婆家了,可能是有血缘关系,在外婆家让我感觉没有隔阂很自在。
当然还有我自己的奶奶,每次去外婆家,我都会跑去奶奶家。妈妈和爸爸是一个村庄的,从外婆家步行到奶奶家不过一两分钟。
不过妈妈经常说奶奶不疼我们,出生时从没带过我们之类的。还有爸爸去世时,想回自己的老宅子,可爷爷奶奶死活不开门,说起这个,妈妈满腔的怨气。
我似乎也能体会到妈妈当时的不容易,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生了两个女儿,肚子里还怀着一个,而丈夫却得了癌症。
不仅要忙农活,还要挺着肚子带两个孩子,还要照顾生病的丈夫。据说到了晚期,爸爸疼的厉害,受不了夜晚在田野里奔跑,妈妈忙了一天回来还要跟在后面追...
而公公婆婆却连两个年幼的孩子都不沾手,妈妈的那种无助和心寒,换了任何一个女人都会有怨气!
虽然妈妈这样说,但是我每次去,爷爷奶奶都会把自己藏的甜甜密还有好吃的点心都拿出来给我。这是我在养父这边的爷爷奶奶这里完全感受不到的温暖。
这边的爷爷奶奶,哪怕我们喝口粥都要让我们拿米去。过年的时候拿压岁钱也只给弟弟妹妹,我和姐姐是没份的。
或许是寄人篱下,我从小就特别敏感,很容易捕捉到别人的情绪,或者对我的喜好,很会观察别人的脸色。
所以一直是爸爸妈妈眼里的乖乖女,父母说什么我都是认为是对的,从来没有自己的思考,一切以父母的想法出发。
比如小时候看到妈妈肚子疼,我就想长大做医生,可以帮妈妈看病,让她没那么痛。
比如爸爸让我考师范,我就考师范,哪怕我一千个不愿意,但是我也不会说不。
比如妈妈让我在家带弟弟,我就经常不上学,在家带弟弟。老师问为啥没来,我说妈妈让我带弟弟。老师说,带弟弟你上什么学?以后别来了。
因为这个我经常被老师罚站,放学的同学都可以看到在操场罚站的我,自尊心碎了一地,人也很自卑。
人生的第一个十年,敏感、乖巧、自卑、父母就是我的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