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期结束的最后一次大会上,赵校长对全体教师提出了“三个一”,给父母做一顿饭,带家人出去旅游一次,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三个一”的践行就从这本书开始。
本书的作者林格,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教育专家,著名学者,因曾长期在上千所学校蹲点实验,被称为教育界“用脚做学问的人”。这本书分上下两篇,共六个章节,到目前位为止,我只看完了前两章,所以今天就我看过的内容对大家做分享交流。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家喻户晓: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1.什么是养成教育
林格认为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是学习的结果,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的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并不深奥,往往很简单,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起床后刷牙洗脸,听到国歌停下行注目礼等。事虽简单,但是难在坚持。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关键在头三天。如果你坚持去做,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2019年学校招收第一批新生,当时只有三个年级,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校。当时政教处提出主动问好,但是孩子们都很害羞不敢主动张嘴,这时候老师们主动开口,对每一个孩子热情地打招呼“早上好”,有些孩子会回应,但是也有不回应的,这时候,就拦着他看着他的眼睛拍拍他的头说“早上好”,孩子也不得不回应,慢慢地,孩子们发现主动问好没那么难,而且问好后心情还很不错。就这样,建校五年,每天早上的校园里师生都从一句“早上好”开始,这也成为了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线。这正贴合了书中说的: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通常就需要经过从被动到自发,再到自觉,最后到自动的过程。
2.养成教育的内容
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讲科学,不能心血来潮,脑袋一拍,就要求孩子做这做那,没什么要求。关鸿宇提出对孩子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具体来说就是:①近-离孩子的实际生活近一点,不要好高骛远。②小-要求小一点,以小见大,不要“高口号”式。③实-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总之,在给孩子提要求时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
比如我想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一开始他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因为大人会代劳,他就认为大人代劳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然后我告诉他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你想一想哪些事情你自己可以做,当时我正在洗袜子,五岁的小儿子说他可以洗自己的袜子,对呀,这不就是嘛,然后我开始教他怎样洗袜子,他一点点地学,第一次涮的不干净,重新做,第二次可以了,让他自己观察怎么样才算涮干净了,第二天,我会提醒他今天晚上记得洗袜子,第三天第四天他也会忘记,我都会提醒他,偶尔他记得,我会大力表扬他,就这样,他的袜子我再也没有洗过,甚至他还会帮爸爸哥哥洗。
鼓励和表扬,有利于刺激孩子保持良好行为的积极性,使良好行为的持续出现成为可能,最终导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养成教育的方法
书中还介绍了十五种养成教育的方法,有突破法、体验法、情绪疏导法、反复训练法等,还介绍了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及操作指南,通过大量的案例让我们明白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育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习惯就是素质,素质形成的过程往往是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而素质总会顽强地通过习惯表现出来。
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但是前两章的阅读让我知道了要想“习惯成自然”,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要一致,相互联系,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教育网络,当各种途径都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时,才能形成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强大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