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 |《元素周期表》
击败《进化论》:独裁暴政下如何幸存?化学家开讲“政治课”。
适听人群
对犹太化学家的集中营经历感兴趣的人
专业解读人(本期播音)
云也退。专栏作家,记者,译者。著有《自由与爱之地》,译有托尼·朱特《责任的重负》、E.萨义德《开端》以及《忧思中国》等。
你将获得
莱维为什么要用化学元素来讲述自己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
为什么莱维能在集中营的苦难中坚持下来,是什么让他能够用平静的口吻讲述那段黑暗的岁月?
在莱维眼里,化学元素、物质与人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化学和工作给了莱维自我疗伤的力量?
《元素周期表》为什么不同于其他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录?
书中金句
慢慢地、逐渐地,孤独无援的想法深入我们心中。天上地下,我们都没有同盟,我们只有孤军奋战。
当然,我要去寻金,不是要发财,而是去试个新技术,再享受土地、空气和水,再去追寻我化学事业的基本形态——分离,也就是从矿砂中淘洗金子的技艺。
吃,找吃的,是第一要事,远在其后的,才是生存的其他事,更后更远的,才是对家庭的回忆和对死亡的恐惧。
在真正的世界里,存在着手执武器的人,他们建造奥斯维辛,而那些诚实而不防御的人为他们铺路。每一个德国人,每一个人都必须思考奥斯维辛的事。自奥斯维辛后,不防御是不行的。
精华笔记
《元素周期表》11万字,是作者普里莫·莱维对自己前半生的回忆。莱维是一个犹太人,曾经被抓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后来幸存下来。他从小酷爱化学,迷恋元素周期表,在大学进修了化学专业后就一直从事专业工作,一直到二战爆发后也依然如此。他用这本书讲述了自己如何凭着对化学工作的热爱与专注挺过了最黑暗的岁月,又如何在战后回归到化学家的职业生涯之中。
化学家的职业怎样帮助普里莫·莱维度过最阴暗的岁月?
化学是一门与物质打交道的学科,从事化学研究的人,可以设法让自己处在一个纯粹地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之中,而较少卷入与人的纠葛之中;同时,一个整天做实验的人也容易降低个人的存在感,在最凶险的环境里增加自我保护的胜算。尤其重要的一点是,长期沉浸在物质的世界之中的他是内心坦然的,他会用物质的眼光看待包括自己在内的任何人,于平和之中蕴含着淡淡的感激。
《元素周期表》与其他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录有何区别?
大屠杀幸存者大多写一些“见证苦难”的作品。莱维的作品虽然多与集中营经历相关,却不满足于见证、揭露、控诉人对人的残害。尤其在《元素周期表》中,集中营经历只占全书的一小部分,作者战后的人生看上去并未被巨大的创伤罩上阴影。作者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人生过程:自然而然地恋上化学和物质的世界,自然而然地身陷人间地狱,又自然而然地回归战后社会。莱维认为,经历了苦难的人,在其余生中不该被苦难绑架了心智。他继续埋头工作,并通过不断的写作让自己恢复健全,继续探寻生命的意义。
普里莫·莱维为什么被西方一致誉为良心作家?
莱维一直是一个很受尊敬的人。他擅长在克制情感的前提下持续反思。他知道,像集中营这样的创伤经历虽然十分痛苦,但若处理不当,也难免要让其他人在他面前感到压力。他很注重表述的精准与平和,他揭露恶人的劣行却不表露怨恨,他凭着一个职业寻找答案的人的精神,设法去理解所有不可理解的事情。他在集中营里领悟到,一个完整的人转化成另一种形态,只是分分钟的事情,但每一个人身上又都有着共同的物质;充分的人道主义,就意味着在揭露恶的同时,承认善与恶是每一个人身上的有机组成部分。
策划编辑 | 周向荣
音频编辑 | 秦亚希
播音 | 云也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