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233551/bff6b3f31796efe8.jpg)
几日前,有个小事发生,突然问自己,我够宽容吗?
那天,需要联系南京的一个媒体报道一个话题,打开对方记者微信,问候信息过去,竟然发现自己被拉黑了。与这位记者只是一面之缘,还是2019年在南京江宁牛首山马拉松,她来采访樊登,我提供了协助和支持。半年后,上海有个报道,我提供线索,其实也是采访报道邀请,当然我也不太懂媒体的一些报道规则,只是凭自己的理解去邀请。对方回复,媒体一般是接受政府发文去报道,而不是根据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去报道。其实,我如果表达一下理解就完了,虽然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我忍不住回复了一句“看来我要重新认识XX网了”,以表达我的不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的微信被拉黑,但这一刹那,我问了自己,我为什么要说这句话,那句酸不拉几,略带挑衅的话?
我问我自己,我够宽容吗?
也许,这就是人家的工作方式和规则,而我只是按照我业外人的思考去理解。也许,她觉得我这次的新闻不够他们报道的分量,而只是我自己觉得它有报道价值。也许,人家还是一个年轻的记者,未必能够调动或者说动上海站的记者的采访兴趣。
有很多也许,总之,我为什么要在最后加上这句话,而仅仅是为了泄一下当时的不满。而之后你还要再次需要人家的支持帮助。
我够宽容吗?如果我是对方,听到这句话,会不会接受?我们还不是很熟悉,只是一面之缘,这句话带有一定的讽刺和挑衅,换我还指不定怎么样呢?!
其实,就那句话,充分体现了我当时的不够宽容。
有时候,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主观认为这是重要的,但到了对方角度却未必。有时候,我们只是从外行的理解去看待事物,但这未必是正确的。有时候,我们仅仅是为了发泄,而不是沟通商量,就把天给聊死了。有时候,我们还没有熟悉到自己认为的程度,就去开那种带酸的玩笑,人家不快也是必然的。
很多时候,我们努力站到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但身体过去了,内心没有真正站过去。很多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憋住这最后半句话,而最后总是忍不住要说出来。很多时候,我们表面理解对方,但是在事后或者背后,总是忍不住跟别人抱怨某人某事,只要没有忍住,就是还没有理解和包容。
不要图一时之快,不要抱一方理解,不要听一面之词,当我们表示不解或者要说出那对立的半句话的时候,问一下自己,我够宽容吗?
我要向那位记者道歉,我要努力学会更加宽容!
2021年6月15日
周杰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