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
两颗孤独灵魂的碰撞

两颗孤独灵魂的碰撞

作者: 枳遗 | 来源:发表于2018-12-31 10:21 被阅读10次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他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死亡诗社》的这段台词曾深深地击中过我。翻开《叔本华与梵·高——箴言与绘画》,顿觉这段文字用以形容叔本华和梵高是如此的贴切,他们身上都有着一种赤诚而纯粹的气质,尽管这样的气质在尘世中对其无所助益,近乎无用。

叔本华生活富裕,一生无需为金钱操持烦忧,但这样钟鸣鼎食的生活和他的哲学无关,若非靠着遗产过活,他的哲学只能使生活捉襟见肘。梵高则更为困窘,依赖着兄弟提奥才勉强维持生存。才华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经济上的助力,甚至也无法使他们得到与之相匹配的世俗认可与地位。叔本华在30岁写就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几十年来无人问津,而梵高在有生之年只卖出过一幅画。他们人生的大半年华都被失意所笼罩着,叔本华虽在1851年凭《附录与补遗》而名声大噪,然而此时的他已经是63岁的老人了。但相比梵高,他仍是幸运的,后者在37岁就用一把枪结束了自己在尘世的旅程,至死都籍籍无名。

以俗世的眼光看叔本华和梵高,很难将其相提并论,他们的性情南辕北辙:叔本华孤僻乖张,曾把女仆推下楼梯而不得不赔偿,女仆死后他轻松地说:“老妇死,重负释。”梵高却像他的反面,他充满激情,却又一派天真,曾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热情动容地描绘心目中的理想创作:“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然而,将目光从俗世中抽离,站在更高的精神维度去对比两人,却会发现这是两颗多么相似的灵魂啊!

凡人无法理解天才的孤独,世俗之人的幸福是以出让他们的部分精神领域为代价而获得的喘息。当我们躲在社会的巨大运作下而心甘情愿的做一颗维持社会运转的螺丝钉时,我们的心灵被诸多琐事填充了,它们使我们烦忧,却也使我们远离孤独。真正的孤独是深刻而纯粹的,从功利角度看,它并不产生实际的效益,却彰显了人的本质。创作和思考都会使人陷入孤独,但梵高和叔本华的孤独却不仅仅是创作者的孤独,他们的孤独更像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他们并非因为创作和思考而陷入孤独,恰恰相反,是孤独感推动着他们去思考,去写作,去画画。叔本华说:孤独是精神卓越之士的注定命运,对这一命运他们有时会嘘唏不已,但是他们总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地选择了孤独。在叔本华的这句箴言旁边配了《梵高的椅子》。梵高曾说过“空椅子——有许多空椅子,将来还要有更多的空椅子……早晚总要除了空椅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句话透露出的悲凉寂寥使人叹息。尽管用了明艳的黄色,可是画作中散乱的烟丝,空无人坐的破旧椅子,却显露出巨大的颓唐感与落寞感。在叔本华看来,孤独是一种宿命。而和梵高这把椅子相对的,是他的另一幅画作《高更的椅子》,和梵高的椅子相比,高更的椅子精致漂亮,摆放着烛台,色彩也十分艳丽。他在心中把高更捧得如此之高,但却无法改变即将和高更分道扬镳的事实。1888年10月3日,他在给高更的信中写道:“我觉得自己一败涂地,无能为力——不与人交往,濒临绝望。”和高更的冲突就像是梵高注定的宿命,尽管他无比看重和尊崇高更,但在和高更的一次次争吵中却将矛盾越来越激化,最终走向决裂。叔本华的这段对孤独的理解,就像是梵高这副椅子画作的注脚,或者可以反过来理解,梵高将叔本华的文字图像化了。孤独,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像,哲学还是绘画,对体验到其个中滋味的人而言,都像是一把利剑刺入心头,命运赋予的无法逃离的沉重悲凉感引发出观者的强烈共鸣,缠绕心头,久久不散。

叔本华的孤独与梵高是相通的。他天资聪慧,自命不凡,曾自负地放言: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然而现实给了他无情一击,他与黑格尔同时授课,班上只有两三个人,最后连一个也不剩了。即便他并不缺少物质生活,然而精神上的无人理解也加重了他思想中的悲剧倾向。他悲哀地说:人不过是用鞭子打人的动物。有趣的是,编者给这句话配上了梵高的《阿尔勒的黄色房子》,这曾是梵高的希望之所,他曾热切地期待与高更在此处建立他们的乌托邦,然而最后也在这所房子中,他和高更大吵一架走向决裂,并最终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送给妓女,自己也因此被送入了精神病院。被所敬仰和爱戴的人深深伤害的梵高,如果看到叔本华的这句话,不知会在心中作何感想呢?两颗同样不被世人理解,被现实和友情所伤的灵魂在这里交汇相通了。这也正是本书编者的独具匠心之处,如果不是对梵高生平和画作背景极为熟稔,很难体会两者之间的相得益彰,阅读时也就没有了会心之感。

梭罗说:“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未活过。”我们尊崇梵高和叔本华,因为在现代,他们早已身负盛名。梵高的画作被细细品赏,他短暂的一生将永不缺人解读了。而叔本华,比起黑格尔的冷峻,他著作中流露出来的浪漫的悲剧倾向似乎更符合现代的时尚潮流。一旦成为了大师,孤独似乎也成了奢侈品。与两位当世时的寂寥相比,是多么讽刺又荒谬啊!但如果梵高从未被发现,叔本华至死都籍籍无名呢?对个体来说,其实并无差别。纯粹而赤诚的人忠于他的精神,尽管他所选之路远离尘世的幸福,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与之而来的孤独,却使他真正的活过。尽管痛苦,然而却深刻无比。

相关文章

  • 两颗孤独灵魂的碰撞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他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

  • 三行诗     伴侣

    两颗孤独的灵魂, 邂逅在恰当的年华, 报团取暖。

  • 30/70 《刻意练习》和《学习之道》,异曲同工之妙-042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孤独的灵魂来到这个世界。 也许孤独着来,孤独着走。抑或,孤独着来,却碰撞到了另一个同频的孤独灵魂,...

  • 我不需要这样的“hello”朋友

    愿你能活成自己 在现今浮躁聒杂的社会中,愿你学着孤独。平行世界中的两颗星星很难发生碰撞,即使碰撞,之后是一起陨...

  • 戈壁偶遇无名花

    谁曾想,我与你邂逅在这荒芜的土地 孤独的人,与一株孤独的植物 孤独灵魂的碰撞,便不再有孤独 没有烈酒,没有故事,你...

  • 所以你离我而去,我不怪你。

    原本以为两个孤独的灵魂碰撞会相惜相惺,其实不是的,孤独的灵魂最抵抗不了奔放的心。所以你离我而去,我不怪你。 原本以...

  • 如何安慰受伤的心灵?——《灵魂的救赎》观后感

    失独父母的灵魂如何来救赎?缺乏陪伴孩子的灵魂如何来救赎?当失独家长遇上缺少陪伴的孩子,两颗孤独的灵魂互相安抚,...

  • 齐帆齐微课(40)爱情都需要什么?(1150字)

    文/隐尘非 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两个人的默契的交融,是两颗心灵的碰撞,是两个灵魂的交汇,是两人慢慢将两颗心的距离缩...

  • 两颗碰撞的心

    易伯春 (一) “喂!你的声音能不能小些?难听死了,唱得人头皮都发麻了...

  • 爱一个人吗

    一直认为, 爱情 是一种双向性的情感交流, 是两颗心的倾慕, 是两情相悦, 是一种灵魂与灵魂碰撞的火花。 如果两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颗孤独灵魂的碰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si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