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8日,央视著名气象预报主持人宋英杰微博称自己4岁儿子可能是汶川大地震亡灵转世。
公元前544年春天,季札奉命出使鲁国,接着又访问齐、郑、卫、晋诸国。途经睢地(当时睢宁地属古徐国)时,因平时听闻徐君仁义,前去拜访。当他看到徐国人民安居乐业,五谷丰茂,心中不禁暗暗称赞:“徐君素以仁义著闻,果然名不虚传,今得见矣。”于是拜见徐君,倾吐仰慕之情。徐君得知素有贤名的季札来访,十分高兴,盛情款待。
徐君一见到季札,就被他的气质涵养所打动,感到非常的亲切。徐君默视着季札端庄得体的仪容与着装,突然,被他腰间的一把祥光闪动的佩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古时候,剑是一种装饰,也代表着一种礼仪。无论是士臣还是将相,身上通常都会佩戴着一把宝剑。季札的这柄剑铸造得很有气魄,几颗宝石镶嵌其中,典丽而又不失庄重。只有像季札这般气质的人,才能配得上这把剑。徐君虽然心里喜欢,却不好意思表达出来,只是不住地朝它观望。徐君不便明言,季札虽心知其意,无奈出使诸国,宝剑是身份的象征之一,不能相赠。
季札出使返回,又经过徐国时,徐君却已经过世了。他站在徐君墓前,内心有说不出的悲戚与感伤。他望着苍凉的天空,把那把长长的剑,挂在了树上。
季札的随从非常疑惑地问他:“徐君已经过世了,您将这把剑悬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季札说:“虽然他已经走了,但我的内心对他曾经有过承诺。徐君非常喜欢这把剑,我心中早就把宝剑送给他了。君子讲求的是诚信与道义,怎么能够因为他的过世,而背弃为人应有的信与义呢?”
据《宋史》记载,苏轼刚十岁时,父亲苏洵就游学四方,苏轼的母亲在家中主持家务,教育子女。她对苏轼要求很严格,亲自教他读经史等书籍。
一次,苏母教苏轼读《后汉书》时,读到了《范滂传》,苏母为范滂母子不畏暴,为了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动,不禁放下书来,喟然叹息。年幼的苏轼也深深被感动,他问母亲:“如果我长大后,跟范滂一样,不惜舍身就义,母亲会允许吗?”
苏母肃然答道:“如果我的儿子能学范滂舍身取义,难道我就不能做到像范滂的母亲一样吗?”
明洪武年间,有个叫范从文的御史违旨,依律当斩,朱元璋看到他的名字和籍贯,就多嘴问了一句:“你是范仲淹的后人吗?”范从文答说是范仲淹第十二代孙,于是太祖命左右取帛五方,写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赐与范从文,下旨凭此书可免死五次。
范仲淹的后裔范希荣,曾和别的商人一起做生意。途中遇到了强盗,在问答中,范希荣说,我是范仲淹的后代。强盗听后,叹息道:“好人的子孙。”遂一物不取。
科学从来不等于真理,迷信科学并不高于迷信鬼神。可惜的是,因为过于推崇科学,大家都有恃无恐,内心失去了原来应有的道德标准,我们以为的意外,可能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必然。
《炼心术》 · 内心强大—— 跨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