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在元老院会议上,被暗杀者刺杀,身中23剑,不愿将死后惨状示人的恺撒,用披风裹住全身,最后倒在了庞培立像脚下。
但是,恺撒所推进的政治模式和构想没有因为他的死亡而终结,并没出现反恺撒派期待的改天换地的新景象。
刺杀集团
14人的刺杀集团在成功刺杀恺撒之后,期待获得市民的欢呼和拥戴,事实上,面对空无一人的罗马广场,刺杀集团成员感到恐惧,躲进了卡皮托尔山。刺杀集团的成员除了坚定的反恺撒派,还有恺撒派的中坚力量,比如恺撒的左膀右臂德奇姆斯·布鲁图。正是这位布鲁图,让恺撒在临终前留下名句“布鲁图,你也在啊”。刺杀集团的动机是希望罗马坚持以元老院为主导的共和政体,阻止罗马走向帝制。
实际上,恺撒被暗杀后,恺撒派和反恺撒派全部陷入混沌,失去了方向,没有人有能力掌控罗马的走向。当恺撒遗嘱被公开后(遗嘱写于暗杀前6个月,公元前45年9月15日),大部分刺杀集团成员位列重要公职名单上。最令人意外的是恺撒选定的继承人是18岁的屋大维——恺撒外甥女之子,对此,最失望的人是安东尼。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恺撒的接班人。
恺撒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暗杀,因为再过三天就是恺撒启程远征帕提亚的日子,远征帕提亚一是为了一雪克拉苏战败的耻辱,二是解救被流放到边境的罗马士兵,其三是回途路上征服多瑙河区域。恺撒期望的结局应该是为继任者打下牢固的边防线,在屋大维30岁的时候可以安稳得成为他的接班人。
恺撒人亡,灵魂在。
恺撒遗嘱公布后,引起了民众对刺杀集团的愤怒,同时刺杀集团成员对反恺撒产生了动摇之心,因为是大部分人都在恺撒的任职名单上。元老院会议在恺撒死后第三天,决定不追究刺杀恺撒的原恺撒派成员的刑事责任。
同时刺杀集团认可恺撒政治模式的继续推广,按照恺撒生前人事计划进行职位安排。
刺杀集团的成员此刻关心的不是重建共和政体,而是自身的生命安全。
西塞罗感叹:早知如此,当初何必杀恺撒!
年轻的屋大维
恺撒的遗嘱公开后,失望的安东尼一面加强自己的权力,一方面阻止年轻的屋大维成为恺撒的继承人。安东尼的嚣张以方面收到受到了西塞罗的公开反对;另一方面,从帕提亚回来的士兵不愿意接受安东尼的指挥,转而投奔屋大维麾下。相反,屋大维因其正统的继承人地位广受支持。最终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结为同盟,史称“后三头政治”。并对刺杀集团展开的严厉的肃清行动。
至此,公元前44年的刺杀者们经历了成功刺杀恺撒的激动时刻,到消极、逃亡,最终灭亡,内战画上了句号。
刺杀集团的悲剧在于,他们的怀旧主义情怀,没有看清时代的变化。意大利现行的大学历史教材中对“3·15”事件如此评价:3·15事件是怀旧主义者们自我陶醉式的、弊大于利的悲剧。
我在想,如果恺撒没有被暗杀,罗马回变成什么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