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收音机,连续听了三首熟悉的歌,一首周杰伦的,一首黄义达最出名的那首,一首朴树的《平凡之路》,我才想起来今天还没有写。这几天着实有些忙碌,工作、生意,人生嘛,就是混呗。这儿混一混,那儿混一混,时而好一点儿,时而差一点儿,时而再出点儿差错,再有点小成绩,也就差不多了。我依然觉得读书是个很好的方式,鉴于生活时常使我们迷茫,列个书单,就当是个小目标,都读完它们,许会迸发出新的想法和见解。当然,对于那些对自己十分清晰的人来说倒不一定非读书不可。我是个迷糊分子,需要一个个铅字名字指引才行。
下午刚刚看完远藤周作的《沉默》,很薄,没几天就看完了,但内容、或说引发的思考还是挺多且深沉的,后劲不小。所谓后劲大,主要是和自己的距离远,并引发了人性中潜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现代生活中都已隐藏不见。比如说是自己的生命和利益重要还是信仰重要,是弱者更痛苦和复杂还是强者承受的压力更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如今表面上看去一片祥和的环境里被人们刻意忘记了。正如陈嘉映老师所说,哲学或很多抽象问题回避它们反而对现实生活更好。
晚上坐在电脑前敲字,身后的窗外能听到蝉鸣,月亮在脑子里把自己束之高阁,但它始终望着人类的一切活动。一歪头看到前几天买的桃子,拿一个,洗洗毛,走到窗边,想。想为什么人喜欢夜色,熬夜不睡觉却什么也不做的大有人在。借卡佛的话,当我们在熬夜时我们在熬什么。我猜可能是享受自我,除去真的有正经事做的人。桃很甜,只是开始有点没落的味道了。爵士依然在,我显然不是真的有正经事做的人。深夜,大多人们已然沉默,也有的在呻吟,呻吟不过是另一种沉默,神也在沉默。读过《沉默》的人知道我在说什么。
我突然想到书写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让书写者的幼稚都在文字中释放出来,不通常的东西都喷薄而出,总好过在人前丢人或露怯。思考的很多,很多的思考其实想想也就够了,不用百分百表达出来。加上并没有完全说服他人这件事,且它不重要,本质上是种娱乐方式,只是没有打游戏、刷视频显得那么娱乐。
毕竟年纪有长,太晚的夜不宜熬下去了,太深的天也望不动了。渐渐明白了有限和无限的关系,自己当然是前者,而对于自己来说,外界太多的人和事都属于后者了。重要的是不要被他者带偏,所谓偏不过是自己的路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