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电影《长城》看国师张艺谋的张氏美学

从电影《长城》看国师张艺谋的张氏美学

作者: 6d29a9c5bfa9 | 来源:发表于2017-04-04 12:47 被阅读63次
    Photo by Brady Bellini 

    --

    尽管网上一片差评,就冲着“国师”张艺谋9月导演了美轮美奂的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去年《长城》上映没多久就去看了。

    去之前我很清楚电影《长城》的最大问题是故事空洞。不过没关系,我对这部电影的定位也很清楚,就是看张氏美学。其他问题例如某个演员如何如何,不在本文关注范围。

    张艺谋被称为“国师”一点都不为过。张氏美学抓住了中华文化的两个特点——“大”和“中”。

    顾名思义,体量大。祖上给我们占了一块风水宝地,我们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大国自然有大国风度、大国气派。

    “大”在电影里的体现是:

    1.人海战术,演员动作高度统一富有仪式感

    2.宏大场面,全景长镜头,宏大画面感给观众以视觉冲击,鲜明饱和的色彩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3.BGM背景音乐气势磅礴、恢弘壮阔 

    电影《长城》的最大目的就是“走出去”,按照西方的审美标准来讲述中国故事。现代社会时间紧效率高压力大,绝大部分外国人不会花大功夫琢磨异邦文化考究异域事情。要想让外国人留下印象,激起他们了解的兴趣,最好的就是鲜明简单的故事、强烈的视觉冲击、大气磅礴雄浑壮阔的音乐。


    中国中国,中央之国。中央之国,走中庸之道。中庸,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那怎样才能中正平和呢?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调整你的态度方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恐怕是世界上最讲道理的民族,中华文化包含了数不清说不尽的道理,正说反说都可以,公说婆说都有理。所以,所谓的“中正平和”,所谓的“因时、地、物、事制宜”,就是在电影构建的叙事框架下、故事背景中,选择中华文化的优秀部分加以宣扬传播。

    1.抽象来说,整个电影的故事情节就是中外合作打怪兽。合作讲的是信任。往深处说,电影为一带一路的建设释放信心,一带一路沿途各国团结起来相互信任走上共同发展之路。

    2.饕餮肆虐。不要贪得无厌,适可而止。

    3.万千将士长城抗击饕餮,众志成城保家卫国。

    另外,本片定位是中国电影、中华文化的宣传片,要“走出去”吸引人注意,就应该简单点,投其所好,在电影中不断呈现西方熟知的文化符号、文化意象。要内涵,要深度,请看文艺片。万事开头难,小而精的片子不适合在外国进行文化传播,不适合在外国人中引起广泛、普遍的关注,大家都很忙,没时间仔细思考回味。

    文化传播一般都是三部曲:

    1.吸引关注,取得理解

    2.改变原有看法

    3.意识形态的强势输出

    很多事情要一步步来,这样的开头已经是很不错的。

    配乐雄浑

    电影《长城》的背景音乐和主题曲的整体风格是大气磅礴、荡气回肠。

    背景音乐《Nameless Order(无名令)》在电影中多次出现。作曲是RAmin Djawadi,著名作曲家,曾经为《越狱》《权力的游戏》配乐。歌词是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听着《无名令》,仿佛看到云海浮动,旌旗满山。整体悲壮,部分悠扬的曲子很好体现了守土将士特别是背绑绳子、纵身而下、近搏饕餮的女鹤军视死如归、守土有责的豪迈气概。

    主题曲《缘分一道桥》方文山作词,由王力宏、谭维维两位实力唱将倾情奉献。

    男女高音对唱,张力十足,血脉喷张,唱出了意气风发、侠义豪情,唱出了苍凉大气、恢弘壮阔。

    --

    为什么张艺谋会被尊称为“国师”,为什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是张艺谋来当总导演?

    对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担当起输出大国气象、中华气派的使命,张艺谋的确是不二人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电影《长城》看国师张艺谋的张氏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ug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