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显学,儒墨也。
作为曾经的大学派,墨家忽而中绝,
其原因错中复杂,发人深省。
2017年3月19日下午2点30分广州大同思想网特邀香港墨家协会创始人黄蕉风先生于万木草堂讲述墨家中绝之谜,这是广州大同思想网组织的“新国学”公益讲座的第二场,2017年的第一场,在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下,完满结束。
此次讲座,黄先生的讲述生动精彩,吸引了慕名而来的众多国学研究者和经过的路人,甚至外国友人,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黄先生用墨家动画开场,并从墨学源流、墨子其人、《墨子》其书、墨学十论四个方面阐述分析墨家中绝的原因,结合现代的例子去说明论述,让很多人从不认识墨家到认识墨家,从对墨家了解泛泛到从一个新的角度去了解墨家,了解墨学,更客观地看待国学。短短的2个半小时,言简意赅,受益匪浅。
谈及墨家中绝的原因,黄先生提出了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从理论的脱节,阶级局限性以及学习方式上看,外因则从助秦说,独尊儒,军事失败导致游侠化和继承断代。观点逻辑清晰简单,让人一目了然。
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参与者踊跃发言,竟演变成小型的辩论赛,让人似乎回到了诸子百家的年代。
活动结束后,黄蕉风在广州大同思想网的微信群里倡议儒墨结合,共建“新国学”,一起创办“大同兼爱书院”,得到网友们的积极响应。黄蕉风提出:新形态下国学发展趋势,已经大大逾越了传统读经、背经、授课模式,而转向以结合线上线下知识分享、实时互动的青春国学或者新国学模式。建立一个具有建设性后现代思维的新国学社群,势在必行。从建制化的书院、学院中解放出来,走出象牙塔,面向开放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具体展现。借助互联网思维、新媒体传播,有利于把国学和传统文化呈基数级别的扩散出去。采用去中心化的、流动式的开放书院或开放社区模式,也符合大同思想网、香港墨教协会当前所做的工作。大同,为儒者毕生理想。兼爱,为墨家心之所向。大同、兼爱,代表了儒墨最高境界。又都是各派所接受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普世价值。香港墨教协会鼓吹于前,大同思想网踵武于后。“儒家大同+墨家兼爱”,可以为国学界做出一个儒墨和谐的典范表率。广州大同兼爱书院,承担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