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她们“搬起的石头”只砸了“自己的脚”吗?

她们“搬起的石头”只砸了“自己的脚”吗?

作者: 欧小丽 | 来源:发表于2022-01-11 14:01 被阅读0次

【为新网师公众号而写】

身为教师,你总会遇见以下一些时刻:

——对学生的每次活动都用尽心力,但总有几个孩子游离在活动外,影响活动效果;

——“严师出高徒”,用严厉的规范和集体的力量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但一些孩子总是无法和你“同频”;

——曾经无比相信“老师和家长是合伙人”,但在某个特定事件,想寻求家长的支持时,家长首先将你置于对立面;

——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将学生在校的表现视频发给家长,却被全网声讨,还判定师德不合格;

……

是的,以上这些时刻描述的是“北京朝阳第二实验小学”双桥低部教师刘某和梁某最近的遭遇。关于这件事,网上有各种声音,有不能容忍这样行为的,有认为判定重了的,有认为管理不当的等等。

我想,应该没有第三个人想拥有这样的“优待”。

事情的关键是——这样的“优待”,还属于网友所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事情已经过去一周,热度已经降低,但“那块石头”带给她们的思考会有哪些呢?也许她们正在慢慢冷静,在这个冷静期里,如果她们还有重返讲台的机会,可以思考些啥呢?

规范孩子的言行,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没有错。但我们该如何规范呢?活动前和孩子有沟通吗?如果有沟通还出现一些只合个体感受不合集体场域的动作呢?那是不是还应该再沟通呢?而当个体感受成为小部分群体感受时,老师又该如何引导呢?是活动视频的效果重要还是关注当下孩子的感受重要?……这些问题里,其实都需要一个“儿童立场”,或者说“学生立场”,如果没有这样的立场,我们就很容易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儿童,想当然认为他们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认为他们可以为了活动效果忍着不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就不是儿童,教师和学校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当孩子出现不合“时宜”的举动时,我们的确该引导。但怎么引导呢?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厉声训斥吗?是用集体的力量“胁迫”孩子服从吗?是用“如果你不……我们就……”的句式“威胁”孩子吗?是给孩子制造一种深深的恐惧吗?我想,如果那孩子是你的孩子,估计你也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别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还有一种叫“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疾言厉色”的教育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我们从“人的立场”出发,我们比较接受的一定是“和风细雨”的方式,更何况我们面对的还是儿童——不谙世事的孩子。

于漪老师曾说:“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能够不断“量自己不足”的老师需要反思意识,也需要方向意识。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如网友所说陷入“平庸的恶”里还不自知。

是的,有很多同行会说——老师也是有情绪的。我承认,人本身就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情绪里,而在这样一个情绪事件里更能看出一位教师的专业水平,情绪一旦上来无法控制,他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举动,正是他专业水平的体现。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丈母娘看准女婿,一般是约几场麻将,就可以判定此人的人品。因为麻将桌上是情绪表现最直接的时候。这些年,我也遇见过一些孩子给老师的师德师风测评写不满意,他们的不满意的理由在成人看来,显得有些幼稚。比如老师声音大了一些,那就是在骂他们;孩子举手老师不请我;某次他上课表现不好批评了他就记恨在心;某次占了体育课(其实是换课)不还等等。很多时候就是老师多一句沟通的语言,或者多和个别孩子聊一次的机会,孩子的心就舒畅了。教育无小事,我们的教育,更重要是心与心的柔性沟通,而不是权威性的统一管理,那样教出的学生必然会失去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

事件热度慢慢降低,同样身为教师,我想知道——她们搬起的石头砸了你的脚了吗?你有没有对照过自己的行为?你的善意都体现了每一次和孩子的交往里吗?你情绪上来时,有既不损人又不损己的方法处理吗?

事件热度慢慢降低,身为管理者,我想知道——她们搬起的石头砸了你的脚了吗?当老师有一直在做又不自知的行为时,我们的帮助体现在哪里?我们测评目的是给教师一个标签还是提供一种方向?家长群存在的最大功能是什么?是表彰先进还是鞭策后进?出现热度事件后对涉及到的老师有多少温情的关怀与帮助呢?

事件热度慢慢降低,身为吃瓜群众,我想知道——她们搬起的石头砸了你的脚了吗?你是否和她们对待小女孩的态度一样呢?或许你要说她们是成年人,就应该有承担的心理。但是我们从人的立场出发,是否给予她们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呢?

其实,文章的最后也是我最关心的事情——她们还有重返讲台的机会吗?我依然期待,假以时日,她们最终会将这块石头当做自己专业成长的铺路石,一起走向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她们“搬起的石头”只砸了“自己的脚”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vbcrtx.html